楚小云 / 小云问答 / 问答详情

国外从事外汇保证金交易所得收益要缴税吗?

2023-08-18 11:38:47
再也不做站长了

要缴税,这一税种叫托宾税。托宾税 (Tobin Tax)是指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旨在减少纯粹的投机性交易。1978年,托宾进一步建议,按照交易规模征收1%的全球交易税。

这一税种是美国经济学家,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在1972年的普林斯顿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建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该税种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的汇率不稳定。托宾税的特征是单一税率和全球性。

该税种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的汇率不稳定。按照欧盟方案,对衍生品征收0.01%,对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工具、回购协议以及证券借贷交易征收0.1%的税率,这将确保金融业为公共收入有所贡献。0.01%和0.1%是欧盟规定的最低税率,参与的国家可以依照实际情况自行调高。

Ntou123

根据国家不同,在美国,美国人从事资本市场的交易,政府要收取资本利得税,而对其他国家投资者则有免税的政策,以保证美国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美国是国际金融中心,既然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相关的法律保障投资者权益。选择美国的券商,需要的是注意看看是否受到NFA的监管。

从事国外外汇保证金交易所得是免资本利得税的。

好投

想做合法免税的投资可以去当地民生,兴业,招行,深发展或工行网点开通贵金属帐户,做黄金白银延期。

那些打着国外和香港旗号的伦敦金,香港金,现货黄金,外汇保证金都是地下炒金炒汇,都是座市商交易,玩的是对赌的虚拟游戏.最后让你亏给开户的座市商.想做黄金可以去国内银行做.

国内唯一合法的保证金交易品种是国内银行做的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黄金AU(t+d)和白银AG(t+d),再也不用地下炒金炒汇了.

1.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的产品,安全可靠,竞价撮合交易,在银行开户,银行做为结算机构,安全可靠

2.T+0交易当天可以买进卖出,获利方便是,长线短线均可

3.双向交易,做多做空都有获利机会

4.国内唯一合法的保证金交易品种,只要付出全额10%-15%的资金就可操作,

小投入,高回报

5.风险较小,上下7%的涨跌停制度

6.选择无烦恼,分析更容易,无庄家,国际化,无人操控,公平公开

7.免税产品,无点差,交易手续费低

8.资金可大可小,400多元就可以买卖1000克一手白银的交易了.

9,比股市多了夜市,金银价晚上波动大,跟随国际市,上班族晚上也可操作

10.通过上海交易所以交易,安全公正,可提现货金条或银锭,保值首选

11.在当地民生,兴业,深发展,招商银行或工行开个借记卡开通网银就可以做了,方便安全灵活,开好网银通知我可帮你把交易手续费优惠至全国最低,并永久免费黄金交易指导,每日免费个股分析及短线个股推荐。

牛云

国内合法炒股盈利的谁去缴税

难道你自动送上去啊?呵呵,当然不用缴税了

nicejikv

看你自己吧,不交税没人会来管你的。你的公民意识强,自己去交国家也不会反对。呵呵……

余辉

日本需要缴税 收益的20%

相关推荐

什么是托宾税?

 托宾税是指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这一税种是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在1972年的普林斯顿大学演讲中首次提出的,他建议"往飞速运转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一车轮中掷些沙子"。该税种的提出主要是为了缓解国际资金流动尤其是短期投机性资金流动规模急剧膨胀造成的汇率不稳定
2023-08-17 23:46:001

什么是托宾税?

托宾税是指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托宾税的特征是单一税率和全球性。托宾税的功能有:抑制投机、稳定汇率。实施托宾税可以使一国政府在中短期内依据国内经济状况和目标推行更为灵活的利率政策而无需担忧它会受到短期资金流动的冲击。而且,托宾税是针对短期资金的往返流动而设置的,它不仅不会阻碍反而将有利于因生产率等基本面差异而引致的贸易和长期投资,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生产性实体经济。
2023-08-17 23:46:113

托宾q值反映企业什么

托宾q值是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的比率。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在实际操作中,重置成本可以用企业的净资产代替。托宾Q值事实上就是股票市场对企业资产价值与生产这些资产的成本的比值进行的估算。高Q值意味着高产业投资回报率,此时企业发行的股票的市场价值大于资本的重置成本,企业有强烈的进入资本市场变现套利动机。当Q值较大时,企业会选择持后将金融资本转换为产业资本;而当Q值较小时,企业会将产业资本转换成金融资本,即继续持有股票或选择增持股票。托宾的Q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于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
2023-08-17 23:46:181

金融交易税的发展历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随着浮动汇率和通货膨胀的出现,国际金融交易尤其是一些投机性的金融交易就开始繁荣。在此背景之下,有学者提出对外汇交易以及一些金融期货、期权的交易征收交易税。其中,美国经济学家托宾就明确提出对外汇交易征收附加税。因此,后来很多人将之称为“托宾税”,国际金融交易税是托宾税的一种。现在这个概念有一些演变,如果特指国际金融交易税,它的含义不仅仅是对外汇交易征税,而且要对跨境的、不同国籍的交易双方的交易行为征收的一种税。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建立以及各国实施金融自由化政策,如今,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已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特征。这极大增加了各国宏观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并对货币汇率体系和金融稳定产生影响。如何应对国际跨境资本流动,已成为最迫切的战略性议题。为缓解资本大规模流动造成的汇率波动,美国已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1972年首次提出了“金融交易税”这一说法,建议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税。法国和德国一直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征收金融交易税。2011年 8月1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巴黎共同提议在欧盟范围征收金融交易税。预计法、德政府将在今年9月向欧盟提交一份金融交易税征收方案,欧盟对此进行审议并在10月向二十国集团提交一份相关建议。2011年6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曾致函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表示欧盟委员会已经完成了金融交易税影响评估,准备今年下半年出台正式立法建议。分析人士认为,欧盟可能率先出台金融交易税。法国经济形势观察中心经济学家亨利·斯特迪尼亚克说,全球外汇市场每日净成交约4万亿美元,以较低的税率对金融交易课税,不仅可以减少投机性交易,还可以筹集一定资金。“金融交易税”提案在2012年10月9日进行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获得11个欧元区国家的支持,这项在欧盟内部引起广泛争议的税收提案就此可能加速推进。
2023-08-17 23:46:451

银行的流动性要求主要来自负债方面的要求

错误。银行的流动性要求来自于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到期支付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的能力。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之一。银行的清偿力,一般由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比例与结构所决定。西方货币银行理论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银行资产结构在期限方面应正好和它的负债结构相适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一定相适应,只要银行能迅速将其资产变卖或能获得其他机构在信用支付方面的保证,仍可保持其清偿力。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
2023-08-17 23:47:071

外汇储备减少背后原因是什么

  外汇储备减少原因分析  (1)估值变化。美元强势之后,非美元货币对美元贬值,导致非美元计价部分的外汇储备的美元价值有损失。  (2)外汇干预。货币当局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采取了外汇干预,用美元购买人民币。  (3)外汇投资。外汇贷款和部分高收益的证券可能无法满足外汇储备的流动性或安全性标准,因而被从外汇储备数据中移出。对银行和政策性机构类似私募股权的外汇投资则不再属于货币当局的外汇资产。  外汇储备减少应对措施  (1)大额出境审核更严更慢,防止恶意做空,加强资本管控的执行力度。  (2)做好当前经济改革,使宏观经济向好,使居民和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增强。  (3)做好政策储备,深入研究推出“托宾税”、无息存款准备金、外汇交易手续费等价格调节手段,应对跨境资金流动冲击  (4)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力度打击跨境套利以及地下钱庄  (5)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生态环境来留住资金,继续推进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改革,包括产权保护、制度完善、市场准入条件放松、鼓励对公业务的金融创新、强化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快“僵尸企业”的淘汰等  (6)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准入,刺激股票市场信心,营造市场吸引力
2023-08-17 23:47:381

什么是跨境资本流动【试论我国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监管与风险防范】

  一、我国应保持适度的资本流动管制政策  鉴于跨境短期资本无序流动所可能带来的风险,有一种观点认为,为减少隐性资本流入现象,实现资本流动的风险可见和风险可控,逐步开放资本账户对金融安全是有益的。在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时代,直接资本管制的有效度在下降,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结合我国现状,随着我国在全球地位的提高,经济一体化日益加强,资本项目管制以及经常项目可兑换二者并存的现象导致在外汇活动交易中出现的迂回绕道、规避管制等问题严重发生,跨国公司凭借本国企业内部较成熟的资金运作以及管理模式等方式,突破现有资本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利用非资本账户进入我国。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实施适度资本流动管制就没有意义。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如表1中所示,9个发展中国家从1980年到1997年发生的总共12起金融危机中,除了2例没有记录的外,有6例是发生在金融开放5年内的。因此从经验上来讲,发展中国家金融开放初期(5年内)因为开放的节奏和步调把握不好而发生金融危机的风险还是比较大的。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和金融体系所受到的直接冲击相比其他国家而言,均非常有限,某种程度上其实就是直接得益于我国审慎的金融开放战略。而我国作为一个转型中新兴经济体,经济金融体系的不成熟性和脆弱性问题是现实地存在的。虽然从长期来看,全面对外开放、与世界金融市场日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这是大势所趋,但是事实上,并没有充足的证据能够确凿无误地表明,在现时条件下过早地全面开放资本项目所带来的收益,将会大于实行适度资本项目管制所带来的成本。放开资本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资本流动的风险可见,但联系我国国内现实的金融体系抗冲击能力差的问题,这样操作却不一定能够实现风险可控。   总之,发展中国家适当控制金融开放的节奏,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类国家实施金融控制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因为越是发达的金融体系,相应金融创新的手段和工具也越多,自然也会有越多的规避管制的措施和方式。结合目前我国金融体系发育尚不完善的现实情况,一方面,为防范跨境短期资本的掠夺性冲击,保护国内脆弱的金融体系,完全有必要保持适当的管制措施,另一方面,如果从前述的金融体系发达程度和资本管制效率成反比的观点出发,相比发达经济体而言,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其境内资本流动管制的效率应该是相对地更为值得期待的。   虽然并不能指望我国现有的资本流动管制措施完全杜绝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现象,但是至少这可以增加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交易成本以及其相关的政策、法律风险。除非我国整体经济金融体系脆弱性问题得到全面改善、抗风险冲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以及市场的自我修复和矫正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否则,仍然须要继续维持必要的资本流动管制措施,以构造一个抵御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二、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管理的代表性国际经验   如果对世界上各个新兴经济体在应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问题上的一些代表性经验和措施进行总结,则主要有征收“托宾税”、 “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直接入市进行逆投机操作和有针对性地直接实施管制等。   第一,征收“托宾税”。在针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现象的政策调节措施中,讨论最为热烈的是征收所谓“托宾税”的办法。托宾从增加汇率投机成本的角度,主张往市场的车轮下撒一些沙子,他提出依据外汇交易次数,对即期外汇交易征收各国认可的统一税,这样可以保证以下两点:降低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威胁概率,使得投机性冲击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使投资者更加注重长期投资。但不可忽略的是,对次税收渠道管制政策,很多学者还是提出了质疑。Spahn(1995)建议实行“二级托宾税”(two-tier Tobin tax)的税制。他认为可以事先确定一个汇率波动的合理上下限,当汇率在走廊之内波动时,仅对相关外汇交易课以较低的税率,对衍生外汇交易则实行更低的税率;当汇率波动超过了限度时,则对相关外汇交易施以重税。这样不仅不会影响外汇市场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抑制和打击外汇投机。然而,以D.Folkerts-Landau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小组(1996)的结论却这样认为,假如资本流入是暂时的情况,那么这类对短期资本流动征税的政策就是有效的。相反,如果资本流入持续时间比较长的话,或者是说这类限制性的政策实施时间越长,那么这类的政策不但会达不到效果,而且会对待国内的金融体系起到相当大的破坏作用。   第二,无息存款准备金要求(Unremunerated Reserve Requirem-   ent,URR)。它是一种隐含的对资本流入的一种征税方式。无息存款准备金需要国内的居民把借入的外币负债的一定百分比存在中央银行,只有在达到一定的期限的时候才可以动用它,而且中央银行对此准备金不需要支付利息。中央银行对准备金比率和存放期限进行一定的调整,这种调整时根据资本流入的不断变化和货币政策的需要来判断的。所以灵活使用就成了它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无息存款准备金作为资本管制的一种形式,要求优于对资本流入的直接禁止,因为虽然它是一种影响收益和成本的管制,但仍然具有市场特征。另外,即使是一种资本管制,但是它却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对冲工具,而且还是拥有自动对冲的功能的的工具。对短期资本具有严惩严厉的特征是无息存款准备金的一个最大的优点,因此可以抑制投机性资本的流动。然而,URR也有着一般资本管制所共有的局限性,如增加了对外融资的的成本等。而起,经过研究结果显示,没有实施管制的国家比实施资本管制的国家具有更低的通货膨胀率和更高的利率。此外,也有很多学者对这一措施的实际有效性表示了怀疑。   第三,直接入市进行逆投机操作。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遭受跨境短期资本掠夺性投机冲击之时,应该如何保持本地金融市场的稳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普遍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中国香港政府在直接入市进行反投机操作的过程中,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应对模式。香港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在通过法规的方式努力增强市场透明度的同时,由政府当局直接介入市场交易,以对手盘的身份,逆投机者的做法而行之。香港模式在不影响跨境资本流动所带来的好处的前提下,也抑制了跨境资本投机冲击所带来的风险,这是其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就香港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来看,它实际上是投机方和反投机方在金融实力上的直接对抗和角力。香港在当时拥有位居世界第三的外汇储备作为物质后盾,因而其敢于同狼群一般的国际机构投资者们直接肉搏抗衡。但是对于外汇储备不足的经济体,则他们将很难移植学习香港模式来对抗跨境短期资本的投机冲击。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目前所持有的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无疑在抑制危机恐慌情绪和威慑掠夺性投机冲击行为方面,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2023-08-17 23:48:211

人民币连续贬值传递了什么信号

从2月21日起开始出现的一波人民币贬值,让人民币汇率近半年累积的升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笔勾销。过去一周内人民币即期汇率累计下跌600个点,周二更收盘在中间价上方,为2012年9月以来首见。人民币急速贬值,让市场开始猜测,热钱是否在流出内地?人民币会否持续单边下跌?汇率风险会加大吗?敲打套利资金近年来,跨境套利资金近期有加速膨胀的势头。从2013年4季度开始,较为稳定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境内外利差,驱动部分企业重拾跨境套利。遭遇利率汇率“双杀”,市场各方均推测央行此次是有意令人民币贬值,敲打套利资金,尤其是没有锁定远期汇率的这部分资金。这意味着未来购汇成本的大幅上升,汇率风险的不确定性,将促使套利资金观望甚至离场,从而达到挤水分的目的。如果人民币急贬的目的是央行想挤出套利泡沫,那么单从目前的汇率跌幅已基本达到打击目标。热钱以美元方式进来,结算后换成人民币,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成为推动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力量。但人民币继续升值,对“中国制造”来说是一场灾难。因此央行需要打破这种单边升值的预期,威慑肆无忌惮的热钱。事实上,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已超过30%。人民币汇率近年来可以说是“升升不息”,可现在突然来了个“跌跌不休”。其背后原因也与国际方面美联储缩减QE、新兴市场汇率整体走软等有关。扩大汇率波动幅度专家分析认为,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是扩大波幅、自由浮动,那么,只要时机成熟,央行就要果断朝着这个方向推进。为何市场认为此轮人民币贬值代表了央行意图?专家指出,因为央行可以通过设定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以及参与外汇交易,影响人民币兑美元走势。同时,央行已表态2014年将逐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有序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为此,人民币单边升值不利于此目的,央行有意制造双向波动的预期,来实现汇率区间的扩大。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走低,已令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被打破,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此前较为活跃的套利资金。近期中间价和即期交易价的收窄,也为人民币波幅扩大迎来了一个较好的时间窗口。此外,去年资金大量流入、外汇储备水涨船高,也可能促使央行以实际行动重申汇率双向波动风险。“托宾税”呼之欲出当前市场对汇率形势大多仍保持信心。财政部长楼继伟在上周末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说,不能仅仅因为较小的波动,就说人民币开始了贬值之路。但市场有必要对接下来的走势倍加谨慎。值得一提的是,继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1月1日撰文称研究“托宾税”(金融交易税)之后,外管局再次讨论“托宾税”问题。昨天外管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强调,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双向波动将成为新常态,在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同时,拟推出托宾税,以抑制“热钱”。分析称,本轮人民币出其不意的急贬符合央行相关负责人此前描述的“托宾税”的特性:逆周期调控、市场化价格机制。“托宾税”本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Tobin)提出,意指对现货外汇交易课征全球统一的交易税,以提高短期资金流动成本、限制资本大规模流动、避免市场剧烈波动,但目前各国意见并不统一。■机构:升值基本面未变在国内市场信心变得虚弱的同时,许多大型券商投行机构仍坚定长期看好人民币升值。多位分析人士亦指出,基本面来看,人民币贬值仍只是阶段性调整。分析认为,与此前的单向波动预期而言,目前为放宽交易区间的较佳时机。
2023-08-17 23:48:291

资本税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征收资本税很可能并成为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失衡以及全球金融治理的新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随着全球浮动汇率体系的建立以及各国金融自由化政策的实施,资本的大规模跨境流动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最重要特征,资本流动的顺周期性极大增加了各国,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并对货币汇率体系和金融稳定产生现实的影响。因此,各国如何应对国际跨境资本流动,采取何种政策工具有效实施资本流动管制,已经成为当下最迫切的战略性议题,而这其中曾被认为是“非常规”手段的“托宾税”,很可能成为未来“常规的资本管制手段”。
2023-08-17 23:48:531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通货膨胀的治理(论述)  (一)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此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  1.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发行来降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抑制通货膨胀。  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  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二是提高利率。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抑制通货膨胀。  运用财政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增加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减少,从而使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  二是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以消除财政赤字、平衡预算,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  三是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从而起到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指通过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控制一般物价的上涨幅度。  这种抑制性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资、价格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涨幅度,甚至暂时冻结工资和物价。工资、价格管制通常采用道义劝告和指导、冻结工资等手段进行。  (2)利润管制。利润管制是指政府强行限制大企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利润,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三)收入指数化政策(减轻通胀的分配效应)  收入指数化政策又称指数联动政策,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让工资、利息、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益部分地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论述)  一、货币政策手段  2006~2007 年央行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胀。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先后提高准备金率15 次,仅2007年就达到10 次,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年底的14.5%。2008 年上半年又先后5 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 月份上调至17.5%。  2.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2006 年4月28 日到2007 年12 月8 日8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仅2007 年一年就先后9 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2007 年初的2.52%上调至4.14%,累计上调1.62 个百分点;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年末的7.47%,累计上调1.35 个百分点。  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自2003 年4 月启动发行央行票据以来,发行量就逐年扩大。2005~2007 年每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数额分别为2.79 万亿元、3.65 万亿元、4.07 万亿元。  4.运用窗口指导等间接调控手段。央行还运用窗口指导等间接调控手段,调节货币供求,稳定物价上涨。央行频繁的加息行为反映了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取向。  5.结果遗憾的是央行采取的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代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07 年5 月至2008 年8 月,广义货币量M2增速仍然高位运行。我国延续多年的“高通胀,高增长”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  6.调整不到位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这次通货膨胀的成因没有看清。此次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新特点。使用单一的“数量型”政策工具难以解决各目标,同时证明了主要用于调控短期需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综合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不佳。  二、汇率政策手段  1.国际热钱流入的原因: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导致国际热钱流入的重要原因。这些热钱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可利用资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大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  2.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美元贬值,我国庞大的以美元标价的外汇储备资产大幅缩水。因此,我国应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例如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机制。  3.“小幅快跑”可以尝试。有关学者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度必须在稳步上升的前提下,加快升值节奏,人民币升值既要改变一开始的“小幅慢走”,又不能跑得太快,“小幅快跑”是可以尝试的新措施。我国需要继续深化汇率管理体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政府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4.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也是汇率政策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汇率机制,在此次危机来临时显现出其不足。因此,需要改变汇率一味的单一升值趋势,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汇率在合理的区间上下波动,增加汇率的灵活性。例如,当国际经济环境不佳时,我们可以采取适当贬值的手段。  5. “超主权货币”。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观点,他希望IMF 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财政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 年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央采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手段成效有限,货币发行量仍高于经济需求的货币量,但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却更加有效。财政政策不仅可以调节需求,对供给方面也能产生影响,而且财政政策较少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政策扭曲效果较小。  2.此次通货膨胀中农产品涨价是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价格管制能力,尤其要从根本上稳定农产品价格。四个方面:  (1)继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生产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稳定;  (3)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用科技手段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使之规模化、机械化,真正实现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4)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和优惠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政府应加强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4.政府需要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给予企业和居民各项财政补贴。  针对国际收支盈余增长过快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加征出口关税,减少出口。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给予企业进口补贴,扩大进口,使贸易不平衡问题得以缓解。  对于流进我国的热钱,可以采取征收托宾税的办法,防止资本市场膨胀带来的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和减少资本账户盈余。  针对成本和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要适时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降低企业税率,同时对受到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企业,如粮油面、石油、电力等给予财政补贴,以减轻这些企业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5.通货膨胀还会对居民产生财富效应,尤其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最大。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要把财政支出不断地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这不仅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2023-08-17 23:49:168

流通性和流动性有什么区别?

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
2023-08-17 23:49:354

经济学家托宾的一生故事

  经济学家托宾的一生故事 ,  詹姆士B托宾(James Tobin,1918~2002),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托宾1918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香槟。他的求学历程异常顺利,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之后,托宾于1935年9月进入哈佛大学,四年后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1940年又获得哈佛硕士学位。在哈佛的六年时间里,托宾受益良多:一方面他受到了爱德华B张伯伦、爱德华B梅森、阿尔文B汉森、瓦西里B列昂惕夫、约瑟夫B熊彼特等着名经济学家的指导和影响;一方面他还交往了一群非凡的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包括保罗?萨缪尔森、保罗?斯威齐、J.K.加尔布雷斯、劳埃德?雷诺兹等人。,  1941年,托宾加入美国海军后备队,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受了90天的军训后成为了驱逐舰凯尼尔号上的一名战斗指挥官,后来是炮兵指挥官、领航员、第二指挥,随舰到过大西洋和地中海,参加过攻占北非、法国南部和意大利的战役。四年后退役获海军预备役上尉军衔。,  退役后,于1946年返回哈佛大学经济系继续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以一篇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和统计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被选为研究协会副研究员。1949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系当访问学者。1950年之后,托宾则一直在耶鲁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耶鲁大学任教期间:1955―1961年和1964―1965年间两度担任柯立芝基金会主席,帮助过很多年轻的经济学家。,  他热爱教学并身体力行,而且善于从学生身上学习,善于从一群各个年龄层的朋友身上得到收获。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写了一些关于当代经济问题的文章给普通读者,并汇集成册,名为《国民经济政策》。托宾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再加上他为人宽厚谦和的风度和乐于助人的行为,赢得了经济学界广泛的尊重和称赞。正是由于此,1657―1958被选为美国经济计量学会副会长、会长。1961―1962年任美国肯尼迪总统的经济顾问,成为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三成员之一。1964年任美国经济学会副会长。1968-1969年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1970――1971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1974―1978再任耶鲁大学经济系主任,1977年任美国东部经济学会会长。1979――1982年任经济科学部主任。198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并得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真挚美好的评价“……今天,很少有经济学家能够赢得如此众多的追随者或者对当代经济研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托宾一生论着颇丰。主要论文有:《资产的持有和支出决定》(1952);《动态总量模型》(1955);《作为对风险行为的流动偏好》(1958);《有限因变数关系的估计》(1958);《货币、资本和其他价值的储备》(1961);《货币与经济增长等》(1965);《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1969)等。着作则主要汇集在他的三本论文集中:《经济学论文集:宏观经济学》卷一(1971);《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计量经济学》(卷二1975);《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政策》卷三(1982)。专着有《国民经济政策》(1966)、《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  托宾的贡献涉及广泛的经济研究领域,在诸如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论,均做出了突出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就有“托宾Q值”、“托宾税”和“芒德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称得上是经济学界的奇迹。,  托宾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应当属创立不确定条件下有价证券选择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该理论考察家庭和企业怎样确定以各种不同的实物和金融资产形式来持有财富。由于各种形式的财富尤其是股票、债券等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资产选择理论可以看作是投资者在权衡比较各种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与风险程度是怎样选择其资产稽核的投资决策理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的精髓是分散投资风险:“就像是不要把你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托宾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此理论运用到货币需求的决定中,把凯恩斯宏观模型中货币与债券的简单替代,变为多种资产间的替代,从而修补、拓展了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托宾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把资产选择理论的一些观点发展成一个包括金融资产和物质资产的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经济体系中二者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考察金融市场的变化,将怎样通过影响家庭和企业的支出决策来影响生产、就业和物价。他的研究成为核心经济理论中实物和金融状况的结合方面的一次重大突破。正是这些突出贡献为托宾赢得了198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托宾作为美国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是一个积极行动主义者,他深信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至少在短期内难以奏效, *** 采取积极行动调节经济运行是必要的、有效的。他主张 ***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需求进行管理,并主张辅以工资指导线、收入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来抑制通货膨胀和结构性失业。经济学家
2023-08-17 23:50:021

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包括几大部分?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这五个方面。(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货币、资本、保险)的有机结合等。(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央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3)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体制)包括健全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机制,实行市场退出制度,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处理好监管与支持金融创新的关系,建立监管协调机制(银行、证券、保险及与央行、财政部门)等。(4)金融市场体系(资本市场)包括扩大直接融资,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丰富资本市场产品,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拓展债券市场、扩大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稳步发展期货市场。(5)金融环境体系包括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2023-08-17 23:50:133

流动性衡量的是什么

  一)财务比率指标法  又叫流动性指标法,是指商业银行根据资产负债表的有关数据,计算流动性指标,用以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的预测方法。  1、资产流动性指标  (1)现金状况指标(Cash position indicator)。(与流动性正相关)  (2)流动性证券指标(Liquid securities indicator)。(与流动性正相关)  (3)净联邦头寸比率(Net federal position)。(与流动性正相关)  (4)能力比率(Capacity ration)。(与流动性负相关)  (5)担保证券比率(Pledged securities ration)。(与流动性负相关)  2、负债流动性指标  (1)游资比率(hot money ration),又称为热钱比率。(与流动性正相关)  (2)短期投资对敏感性负债比率。(与流动性正相关)  (3)经纪人存款比率(Deposit brokeage index)。(与流动性负相关)  (4)核心存款比率(Core deposit ration)。(与流动性正相关)  (5)存款结构比率(Deposit composition ration)。(与流动性负相关)  (二)市场信号指标  1、公众的信心  2、股票价格  3、商业银行发行债务工具的风险溢价  4、资产售出时的损失  5、履行对客户的承诺  6、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情况  7、资信评级
2023-08-17 23:50:232

流动性和流通性的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0:323

反全球化运动的著名运动

近年来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至少有下列数起: 1999年11月 美国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千上万群众抗议世贸自1995年成立后四年来推动的贸易自由化政策。2000年4月 美国华盛顿五一劳动节前夕游行,两万名工会、劳工组织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约有1350人被警方逮捕。2000年5月6日在泰国,有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33届年会。2000年9月11日 澳洲墨尔本 围堵世界经济论坛(WEF),示威群众组成人链,希望阻止作为全球富豪和统治精英的俱乐部的论坛召开。2000年9月26日 捷克布拉格 反对世银、国基会(IMF),连续多天有一万五千人堵塞会场周围街道,捷克的总统哈维尔派出军警镇压,甚至有纳粹党徒协助警方。2000年10月底 韩国首尔 抗议第三届欧亚高峰会(ASEM),韩国民主劳总和学生与市民团体发动三万工人、学生团结一致反对全球化,喊出“另一个世界是可实现的!”。2000年12月6日 法国尼斯 反对欧洲联盟(EU)高峰会议,共计八万来自各地的示威者,包括欧洲工联(CES)发动的工会会员冒雨游行,反对大财团控制下的欧洲和欧盟一体化政策,争取一个保障人民生活的欧洲。2001年1月27日 瑞士达沃斯 反对世界经济论坛,瑞士军警以防范暴动为由,阻止来自欧洲各国群众到来示威。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一万人参与名为“世界社会论坛”的民间会议,讨论有别于财团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和社会模式。2001年4月 加拿大魁北克 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协定,钢铁工会会员、环保人士和左翼团体走在一起,共同反对贸易协定,指出它方便大资本的剥削自由,使美洲各国工人的待遇竞相向下调低,使财团利润需要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2001年5月1日 世界各地 国际劳动节,世界各地都有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官商全球一体化政策,要求保障劳工权益。2001年6月16日 瑞典哥特堡 反对欧洲一体化,八万来自欧洲各国的群众,反对欧洲联盟进一步推动经济自由化及抗议美国总统布什到访。警察更开枪打伤群众。2001年7月20日 意大利热那亚 抗议八大工业国会议(G8),创纪录的十五到三十万群众聚集在热那亚街头,遭到警方强力镇压,一名青年当场遭警方射杀。以上所列只是较大规模的抗议行动,事实上,在全球各地都有大大小小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的斗争。在东亚地区,除上述的韩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相对强大的菲律宾外,反全球化运动也有所发展。邻近台湾的香港,是跨国资本推动中国私有化进程的重要据点,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年会时,就有反对阵线的组成,进行了示威活动。2001年5月,财富论坛在香港举行会议时,《全球化监察》及部份学生、民间团体,举行了反对富豪瓜分世界,主张全球资源人民共享的抗议行动。在日本,2000年7月在冲绳召开的八国高峰会也遭遇了抗议者,21世纪初日本的进步团体也在筹组ATTAC(Association for the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国际上重要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1998年创立于法国,创立的初衷是要课征托宾税Tobin Tax,以管制资本流动,在尼斯示威和巴西世界社会论坛中都有重要角色)的日本分部,准备更积极的推动反全球化运动。
2023-08-17 23:50:471

汇率监督是哪一个组织对经济的调节功能

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自牙买加协定签订以来,国际金融体系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近30年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事实上处于一种“无体系”的状态。不过,伴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该体系也发生了一些局部性变化。大致而言,它包括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以浮动汇率安排为主、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类基本的汇率安排:一是独立浮动汇率安排,实行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二是固定汇率安排,包括实行货币局制度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货币国家(如欧盟内部和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三是“中间道路”安排,即各种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安排,如爬行钉住制、区间浮动制和管理浮动制等,主要包括一些外向型程度较高或国内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发展中经济体。据统计,2002年,在IMF的186个成员经济体中,实行上述三类汇率安排的国家分别占22%、48%和30%。由于美、欧、日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浮动安排对国际汇率制度的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单个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安排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可以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从国际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它至少包含两个缺陷:一是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大大增加全球经济活动的汇兑成本和风险;二是容易引起汇率政策冲突,即运用本币贬值政策推行贸易扩张,以牺牲他国利益的方式维护本国利益。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尽管全球范围没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局部的冲突却时有发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形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在工业化国家之间,从80年代后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到最近一个时期美元强势政策的调整,都充分显示美国在缓解其经常账户逆差时对于汇率贬值政策的依赖。固定汇率安排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全部或部分让渡货币主权,换取汇兑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更强的国内财经政策约束。各种形式的“中间道路”则有可能兼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优点,并使本国货币当局具有一种相机抉择的自由。然而,在美、欧、日等大国货币频繁波动的情况下,无论固定汇率还是“中间道路”安排,实际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少研究显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后美元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泰国等实行钉住美元安排的国家货币急剧升值,并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能力。第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由于各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作用比较有限,许多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调节主要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在发生严重逆差时,也可有限地运用汇率政策,并从IMF获得一定的短期信贷支持。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国可以方便地通过商业性国际融资弥补其经常账户逆差,从而避免采用财政紧缩等可能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的调节措施。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安排,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国际流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代价。但在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结果是不仅经常账户逆差最终变得难以控制,而且常常为沉重的外债负担所累,甚至成为金融动荡的根源。第三,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源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目前,全球各类国际资本的日交易量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许多国际投资和信贷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在资本流向的国别选择上,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常常发生“饱饥综合症”,即当看好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时,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向那里,而当这些国家因为资本过度流入而出现危机迹象时,国际资本又快速离去。因此常造成这些国家内外经济失衡,并最终导致货币和金融动荡。此外,在危机发生的前后,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大规模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参与更是加剧了有关国家危机的深度,并在危机的国际传递方面扮演核心角色。第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1973年后,该组织已不再具有对各国汇率安排进行约束的权力,其主要功能是对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信贷,以增强其清偿能力。然而,由于该组织长期以来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因此对于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不是行动迟缓,就是力不从心,而且常常附加紧缩开支和经济自由化等不切实际的条件。此外,正如1997年在对亚洲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所显示的,由于明显受到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利益集团的影响,该组织对于美洲以外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往往显得十分冷漠。这表明了该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第五,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成效甚微,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展显著。目前,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的主要渠道是七国首脑和财长会议。总体上看,这个协调机制常常流于形式和务虚,很少具有实质性内容。近年来,IMF和国际清算银行也在试图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或者成效并不显著,或者对各国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相比之下,区域性货币合作进程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欧元于1999年成功面世,欧元区内部也已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欧元的诞生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最近几年来,在拉美、中东欧等地区,一些国家开始采用美元化和货币局制度,或者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尽管两年前的金融危机迫使阿根廷放弃了货币局制度,但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基本依旧,但正在面临挑战。自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以来,一直没有诞生独立的世界货币,因此,国际经济交易始终依赖少数几个主权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美元正是这些货币中最主要的一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借助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权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储备资产体系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60%左右。依靠这种地位,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可以通过输出美元不断占有别国的实际经济资源。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学术界对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改革建议和方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建议包括:增强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建立汇率目标区,以减少大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是对投机性资本流动的限制(如实行“托宾税”,即各国对外汇交易征税);改革和重塑IMF,增强其资金实力,提高贷款决策的透明度,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的表决权;加强区域性货币金融一体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建议,如回归金本位体系、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世界中央银行。历史不会进行简单回归,重新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顿森林时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近几年的发展显示,其他改革建议也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个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金融动荡没有切肤之痛,加上改革有可能损害其既得利益,因而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总体上并不积极,对于限制国际资本流动、改革和重构IMF等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的改革建议,则更是反应冷淡甚至持反对态度。另外,相互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也使发达国家很难在所有的改革问题上完全保持一致。比如,美国一直反对日本在亚洲推动货币金融合作,特别是反对其倡导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展望未来,可以认为,近期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不过,从中长期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和深化,预计会有的国家积极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意味着上述改革建议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得以实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已经并且仍将利用各种国际场合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事实上,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推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3-08-17 23:51:161

明初“刑乱国用重典”的内容有哪些?谢谢

  重典治国论 评  【摘要】  传统社会以降,“重典治国”在各朝不同时期备受统治者青睐,似乎成为稳定政治经济局面,实现长治久安惯用且重要的政治运行和法制工具。但重典治世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往往难以完成统治者的决策预期,收效了了,最终难以逃脱成为历史陈迹的命运。在认清辨明重典给传统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不应妄自断言仅是法典之严苛性造成了社会动荡,阻碍了社会进步的步伐。反之,应当透过制度体表剥离并审视导致重典失效的权力结构、社会文化氛围、法文化为背景等要素群体,反思而进取,此乃是国人不可偏废的重要任务。  传统社会以降,历代统治者依赖“以刑为主”的东方本土式法制路径,而“重典治国”现象在各朝不同时期也备受青睐,似乎成为稳定政治经济局面,实现长治久安惯用且重要的政治运行和法制工具。而由中国特有的政治、法制土壤所孕育的“重典论”,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具备的意蕴是有差别的,对社会的作用力也趋于殊途。剥离纷繁的表象,抽取各式重典背后承载的法文化,“重典论”思潮似乎也并没有随着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更新换代而彻底消褪,却成为隐性的法制因素,供给着目的论化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国人今日的法治进程。  故而,在不断辩证借鉴、汲取中国传统社会法律思想经验,兼顾吸纳国外优秀法律制度的今天,归纳、总结重典治世所发挥之效用,使之浮于水面,愈加明确化,继而认清利弊,抽取其中的合理性因素,扶正法治化轨道,乃是国人不可偏废、僭越的社会工程。  一、重典治国理论之解构  (一)重典论之源流概要  翻阅中国历史,即可发现“重典治国”理论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上古伊始,发端于礼、刑之中国法,在刑始于兵,刑、法并无二致的年代,实则反映着一部古人类社会群落逐步发展壮大的演化史。国家产生后,统治者为建立统治,维持秩序,启用所谓“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1]之道:邢之目的即为树立权威,使“民不敢犯”[2],“禁奸止过”[3]以确保有条不紊。从人类演进学的角度审视法源于刑之事实,也能窥见人类发展史乃至法律制度发展史的诸多共性。  但中国法之流变有其自身的轨迹。重刑亦非万能,当鉴于史上因滥施刑罚适得其反,遭至民众反抗而湮灭统治权的事例,统治者蹒跚般学会,应在可控的范围内掌握权力行使的适当性,提出了以轻刑、仁政为表征的“以德配天”、“德主刑辅”、“一准乎礼”“礼法合一”的施政方针,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国家政治较为安定、经济得以渐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创造了有利的成长期,达到盛世。但是“约法省刑”之国策并非彻底游离于重典论设置的框架之外独立生存。于此相反,由于中央国家的形成从始便依靠着集权化的政府万能主义,决定了盛世亦当在此框架项下适度发挥而变形、衍化——其始终不能也不愿摆脱“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4]的行为范式,遵守“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5]之法则。看似重典论在法则中位居下位,然而其在较短时期内针对特定对象或为实现特定目标,从重从快,善于高速营建起“以刑去刑,刑去事成”[6]的初始局面,在稳定秩序方面,拥有毋庸置疑的高效性和合目的性,以至于可作为实施其他后续统治行为的有力保障……这些均是轻、中二典在“运行——收益”坐标系中考察时间占用、整体行为效率上无法比拟的。是故,重典治世绝非单纯仅在“乱国”发生,而有着更广大的作用空间和运行范畴。  (二)传统社会重典治国理论之解构  在对重典治国理论进行实践考察,剥除历代对重典不一的执行理念或表达方式,寻找其中共性时,实则在明确两个概念: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和“重典”概念本身。 其一,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学者指出,古中国所谓法,“一方面就是刑法,另一方面即官僚统治机构的组织法”[7],简言之,系由公权力国家行政执法规则和相应治理罚则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始终难以超脱“法自君出”、“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模式,生长出如同西方那样弱化集权条件下独立完备的私法系统。造成此种局面,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也自然非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但必定成为考察重典治世效用时不可或缺的历史土壤和理论基石。  中国法制结构决定了法制之锋芒为“士制百姓于刑中”[8]:通过对统治者治下的社会下层进行公法为主要形式的法律约束达到治世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国人不曾受到统治者施加的私法色彩法律准则的控制。自古便存在的“家族法”、民事习惯,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推行的官办、督办经济法律制度,经济发达时期培育的民事法律大量出现,在推翻有学者认为中国“无私法”论断的同时,确也说明这些法律措施相较刑事公法而言,不太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中国法的特点。  故而,“夫法,所以兴功惧暴也”[9]的“典民”结论即定,统治者所关注的刑控社会下层对象,自然为广大的底层人民,以及为其所用的庞大行政官员机构、被皇权所弃不予保护的贵族群体等(在本文考察中可视为微量化特殊对象),而对最为底部百姓的操控,很多时候是在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完成的。易言之,高位统治集团以法治官,打造较为高效的官僚结构便能实现统治目的。若假设统治者单纯要求重典在适用于底部群体时达到“禁暴止奸”之效果,而由于官僚实质上也应归属于统治集团,便在适用法律时会产生与适于民众有别的效果,则对重刑结果的追求也会不再纯粹。  其二,重典之界定。  传统社会末期,统治者对封建法度的意义作有如下总结:“国家刑罚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10]。而其中“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可达到“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 [11]之功效。似乎重典所传达出的意味仅停留于严刑峻法、用刑苛重,能够从刑种的严酷和刑度的不着边际来体会。实际上,要准确给“重典”下一个定义,应当首先建构于整个法律体系层面,顾及其应当具备的下列特征:  1) 其体系严密,适用领域深广,并经过历代不断修正而得到完善发展。以刑事法为例,不论上古,且从先秦战国时代之始奴隶制五刑以降,经历后世各代“轻刑”之改革而达成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再到封建社会中后期部分苛刑的复兴及至滥用、重新入律,形成了体制严谨、“疏而不漏”的宏观体系,甚至甚多行政、民事法律责任都会被施以刑罚制裁,如唐律中有“凡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的规文。后世欲了解各代法律制度及政治经济环境,大致也可从所立刑罚和具体规文中窥视一二。  2) 其成文法范式呈现严苛性,同时存在大量特别“法”细胞,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奴隶制五刑之严苛被逐步改良而更新为封建制五刑,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许多人类蛮荒时代具有的同态复仇、肉刑充斥的现象,代之以较为文明的刑罚,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中依旧保留了“罪人以族”、充军、刺字、枷号等罪,明清时代更以凌迟入律,彰显了传统重典的严酷性特征。同时,肉刑残余在一定时期以镇压、整肃、争权为目的被滥用而肆虐兴盛,但往往不存在成文的法律依据,被归为法外酷刑。但因注意到法自君出,大体也可将其视作某种意味上的特别“法”,只是缺失了常规法律制度所应具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被赋以较大的伸缩性和随意性补充了重典实施的威力。其弹性还表现为,存在大量同罪异罚的情形构成重典体系中较为重要而特殊化的组成环节:按受罚主体待遇的迥异程度可将此环节作一二分:一方面被免除部分乃至全部的法律义务,诸如赎刑之适用;另一方面则可能承担重于律文规定的刑罚,抑或被施以特别“法”所定的极端刑罚。  3) 其类型繁复,具有强烈的合君权目的性,决定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具不同的内涵,并伴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依据制定和运行重典的统治需要不同,区别出即如学者归纳的几种模式:极端重典主义、重重轻轻主义、相对弱化重典主义及其他特殊化重典主义[12]。极端重典主义以秦朝刑法为典型,以繁于秋荼而著名于史。重重轻轻主义以北宋中期颁行重法地法和 “盗贼重法”、明代相较汉唐法制的“重其重法、轻其轻法”的刑法特点为代表。相对弱化主义则以主张“约法省刑”为代表,刑罚中正,多出现于国家初创或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需要长久时期修养生息之时。至于特殊化的重典推行,不宜归纳为上述任何一列,多是统治者为达到某种目的、由个人好恶及注意力之转移而发生,诸如明太祖时期颁行《大诰》、重典治吏,便具有强烈的政治整肃目的。同时,统治者通过施用重典欲达到社会秩序长治久安,万世为君的目的在史上不乏个别,惩治奸党、屠戮权臣,往往渗透了许多道德衍生的理想主义情调,而大多却事与愿违,此留待后文详述。  故而,由上可以简单描绘出有关传统社会重典的轮廓:即一种为实现统治目的服务,依据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理想化设置而架构的,以统治权治下所有社会群体、机构建筑为施用对象,运用刑事法律为主体并结合特殊化制度工具所形成的全社会严密、灵活而具备相当弹性的法律制度体系。  二、重典治国理论之效用考察与合理性分析  (一)重典论之效用考察  本文给出的重典论之意义界定系以整个传统社会法制结构的发展承继为背景,就某个历史时代为考量目标,由于统治者对重典的理解正如上文中学者给出的诸多分类方式那般所异,其欲施用达成的目的也有不同,从而在后世对重典论的绩效考察过程中,需要略作抽样区别。  从较为狭隘的范畴入手,中国传统社会传承的人治氛围里,历来将开明专制主义奉为经典兴国政策,重典适用也自是以较为低级化的工具姿态非独立性存在于此制度土壤之中。故而,欲对重典制度的绩效得出相较合理与理性的结论,必须首先区分出较为适合开明专制统治生长的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既成事实,今日对重典的分类方式便在社会形态的选取中比作相应参照系。亦由此,上述分类中较为明显的,如同有秦一代等典型的极端重刑主义在考量该理论效用时,予以参照似属不妥。  其次,相对弱化重典主义以使国家修养生息为立足点,多为修复脆弱的自然经济而设立。统治者总结历史,普遍考虑到暴刑荼重致使民众反抗、社会动荡,给统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后适度反省,能够识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13],此环境中,重典用为上层建筑,由其本身性质与较为脆弱的社会资源条件相左,决定了其不宜作为长久制度存在。于是乎当约法恤刑,弱化对广大民众适用的重典因素。此种政策多发于封建国家权力初创但保有较强的统治力,抑或公权力所能调配的社会资源数量尚处于上升趋势中的时期,经济政治制度本身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通过法制变革易于释放被前不合理桎梏所封闭的发展动力。此种重典制度的推行,一方面使得民生得以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易导致在重典治理对象中,可能对官僚群体的监控力度松散不足而日益滋生并加速此群体的溃烂。在此也应说明的是,在传统社会中盛行的诸如“八议”、官当、请、减、赎、免等制度,并非统归于相对弱化主义,正如上文所提及,是重典制中较特殊的同罪异罚环节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对重典制度的较强“离心力”,但囿于皇权权威的维护始终未能游离,但确对重典所达之效用有抵销之反作用。  这样一来,衡量重典治世绩效较为上佳的样本,即剩下区分对象的重重轻轻主义和特殊化重典主义。  重重轻轻主义重典模式有着纵横二向有别的不同意域:从纵向而言,以规范性法律文件传承的角度,指出后世重典较前期规文在适用对象和程度上的区别,这是历史差异的显示,如有明一代较唐律所作出的改进;从横向而言,是对当期使用法制时对象和程度的差别性规定。易言之,即同罪异罚环节中扩大受动主体承担义务的可能性部分,即如宋代“盗贼重法”“重法地法”之推行。  传统社会笃信“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北宋时期,由于立国未经过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改革、外患深重、加强中央集权而形成的冗官弊政等因素,客观上塑造了一个阶级对立相对严重的时代,以至于统治中期便较早的开始显现危机,盗贼之患即是表征之一。对此,由北宋仁宗嘉佑6年始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代以恶治恶、加重打击贼盗力度而扩大施用的重法地法、盗贼重法等,依据今日传世的大料史料,似乎其从未能有效发挥统治者预期的治理效果。不但如此,还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混乱。如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京东、河北盗贼不禁,至白昼杀人于市,攻略镇邑,执缚官吏”[14];元丰年间(1078-1085年),李常知齐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在其治下,“盗贼遂清”。而到哲宗末年(1086-1100年),齐地“群盗昼掠涂巷”[15]……即便在京都附近,“盗贼充斥,劫掠公行”,作为执法主体的军队、官员多是“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纵能告捕入官,其余徒党辄行仇报,极肆惨毒,不可胜言”[16]。  特殊化重典模式之特异,在于其非但不能彰显统治者所谓“审慎刑罚”,也不是出于如同北宋王朝那样严酷的统治环境,导致统治集团“被迫”推行严酷的法度,整肃社会秩序——决策者在主客观方面都未遭遇“窘境”。客观上,其时常处于较为安定的统治时期,甚至万象更新、盛世之状初见端倪;主观上,决策的制定并非外部因素推动的应激反应,而很大程度上是己身深思熟虑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依照自己的人格信仰和对自己利益的检讨。此种模式时常被筛选出的例子,即明太祖重典制贪之几十年风云历程。  亲历社会底层疾苦的明太祖,对元末官员贪渎、政治腐败而遭灭亡感触颇深,故严厉法度,重典治贪,对封建官吏的严罚可称空前绝后。最为重要的是,其空前的完成了将久已存在的、体现各代统治者严苛色彩的法外酷刑即特别“法”因素转换为真正意义的制定法模式,使传统社会的重典体制更加完备化,尽管这些成文法实际发生效力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应看到,终洪武之世,其也未能助太祖达成事先所勾勒的清明政治的目标。凡举一例即可:洪武十八年,吏部考核全国布政司及府、州、县来京朝谒官员几千,其中所谓称职者仅435人。对此太祖晚年也认识道:“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17]至成祖永乐初年废建文仁政而沿用《大诰》收效不佳后束之高阁,《大诰》之刑渐渐弃用后数载,贪官污吏已遍布内外,显示了挣脱重典之束缚后强劲的反弹力。  (二)适用重典之合理性分析  由上,传统社会无论何种重典治世模式,收效均属了了,呈现整体低效甚至无正效用但却有长久活力的奇怪姿态。对此进行合理性解释的角度可有多个,但欲以单向的、法律制度模型的路径为切入点,应把握法文化、制度建构与发展史及其客观运行评价作为突破关键。  首先,重典发挥的阶段性正效益对维护统治具有强吸引力,统治者可将其作为改变行使统治权不利局面,寻求优化时的博弈行为。中国古来之重典是成系统的,规范严密,且表现为某种封闭性的独立发展结构[18],立法和策略之行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自古而来较西方强烈甚多的集权型治理模式,也能将资源集中到足以确保由上而下执行某种制度初始阶段所要求的严格性,甚至严苛、残暴性。故而,重典推行在短期时间确实可如史料所描述的那样“彰善瘅恶,激浊扬清”[19]。虽然只是违法者受到重惩造成社会相关主体感到自危后,所受规制的社会反常暂时停滞甚至隐蔽的反应。然重典的最初作用力越强,其受用波及越广,影响便越深,停滞症状维持时间便较长久,虽然不乏孕育着更剧烈反弹的可能。但这不能不给统治者以想象的空间,继续预期所深恶痛绝的受动主体自觉进行良性转变,以至设想能秉承重法之效,最终消弭不安定因素,“以刑去刑”,长治久安。而在传统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和统治者所欲维护的简单生产基础下社会治理手段产生冲突,更凸现了无法与时俱进的一般法典修正补充技术的落后地位。为摆脱此种不利局面,采用有别于一般法制制约力的重典,不能不说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被迫放手一搏的无奈。  其次,适用重典是统治者认可的,永葆国家机器运转动力所必需赋加的“托宾税”。在传统社会这架巨型机器运转二千余年的过程中,官吏始终作为统治者实现统治效能,控制普通民众不可缺失的组成利器。官吏集团与最高统治者之间本质上存在的是一种特殊雇佣关系:因为高度集权社会中权力之行使,实际亦是建立在地方权力为中央权力直接控制,却也过分集中的情况下。故各级官僚机构在中央之下扮演的角色,即为雇员也为在局部受制的大领主,系一种具有人格化的工具[20]。故“国家之败,由官邪也”[21]是古人对官之于国重要性的认识,于是坚守不放“治国莫大于惩贪”、“治天下首在惩贪治吏”[22]之圭臬。时时用重法剔除国家机器中不合理因素,整肃行政纪律,即如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学家所言为齿轮良好运转而不时放入细沙般效果的课税雷同,治理官员腐败懈怠而致阶级矛盾过分扩大化,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  再次,适用重典反映了传统社会“礼法合一”条件下泛道德化的“和谐”行为预期。两汉以降,法律道德化色彩逐步加强,隆礼重法成为中华法系一大特色。引礼入法,一方面为统治者鼓吹“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宣扬仁政和统治地位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善用礼中丰富的道德规范培育发达的家法族规,使社会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金字塔状结构,也有利于减轻维护统治所需耗费的成本,“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惟“以德化天下”,“明刑制以齐之”[23],国家可长久矣。应该说,决策者乃至国民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并预设了人性向善的儒学基点,努力以道德化行为范式来改造既定的不合理因子,其中一方通过隆礼以导民向善,减少不必要的统治开支;另一方则企盼上为政以德、匡扶正义——权力义务极不对称两方群体在社会构建中共享着基于不同认识形成的“和谐”雏形表征之向往。但由于传统社会局限性,社会矛盾无法消解,人们注定长久面对大同理想和严酷现实之冲突。于是乎统治者每每“痛下决心”,对人性论稍作一修正,试图以灭除恶之人性的刚猛之法以恶治恶,树立权威,瓦解法制运行不畅的阻碍;国民也时常希冀青天在世,向给自己带来深重苦难的官僚腐败集团表达失望和愤慨情绪之时,事实上也早已偏离了人性善之预期,复燃原始复仇主义之观念,同时却也清楚意识到民众分散力量之孤立弱小,被迫对善治之论尚存遐想,有通过接受由上至下的重典洗礼来达到社会革新,重建“和谐”的心理准备和要求。  作为传统社会法文化的标志之一,尚不能忽略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事实。重典之存,如果排除社会性因素而单独从研究决策者入手,时常可以发现重典适用的轨迹与君主自身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及心理状态的描绘极其相符。正是统治者“口含天宪”,不受权力约束,决策之合法性历来没有适格的评价标准,而合理性则可在决策定立时由下而上反馈得以损益,但依旧无法摆脱深烙有统治者自身对历史、社会现状、皇族利益思考和抉择之泥淖,甚至表达了其对以往自身经历“辛酸”面的反思或抵触、逆反情绪,重典的抛出也不外如是。
2023-08-17 23:51:261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长期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呈现出以调控国内均衡为主的特点。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传统的调控模式将受到外部经济的强烈冲击。本文在分析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关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理论之后,提出了中国应该选择内外兼重,双重平衡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观点,同时认为在具体模式构建上,应积极发挥人民币浮动汇率稳定国际收支的作用,同时重点采用浮动汇率条件下有政策效果比较优势的货币政策实现国内均衡,加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遵循WTO的有关规则,强化政府在供给政策中的作用,构建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间的经济政策协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宏观经济调控 外部均衡 内部均衡经过近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在经济全球化和计算机通信以及网络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各国市场进一步融合,国际竞争不断加剧,世界经济格局重新调整。其次,从国内情况看,总供求关系出现了根本性转变,经济开始由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由通货膨胀走向通货紧缩。显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的选择将日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一、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一)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进程与趋势改革开放的二十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加入全球化浪潮日益加速的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在市场化, 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等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措施,在扩大进出口贸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和扩大沿海地区开放等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据《中国国际贸易统计年鉴》显示,20年里中国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达到2656亿美元,特别是9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左右。据专家估计,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对9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照此推算,外资投入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在6%左右。显然,国际间要素流动极大地提高了国内生产率。据有关统计表明,90年代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通过扩大投资和提高要素生产率,对GDP平均增长10.7%做出了重要贡献。从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我国的国际收支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构成上都有很大变化。在收支规模上,1979-2000年累计进出口总额约为3万亿美元,是建国以后前29年的15倍多。我国贸易占世界贸易的位置,已由1980年的第28位提高到2000年的第7位。随着国际收支规模的扩大,国家外汇储备总水平不断上升,2000年底达1513亿美元。近20年来,除进出口和侨汇两个传统项目以外,其它如旅游、运输、服务承包和资本项目收支急剧增长,其中资本项目收支增长尤其明显。   随着中国经济参与全球化的程度的不断加深,涉外经济活动在国民经济活动中所占比重大大提高。以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之比为例,1988年为25.6%,2000年则上升到约40%。参与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国民收入得到了飞速的增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二)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始于1992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改革方案出台以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就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国家采用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加以辅助和引导,这种调控区别于以往的计划手段的特点就在于它是指导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建设使得其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对外经济活动日益活跃,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面对不断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经济,中国近年来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表现为侧重于对国内均衡的追求,显然这是由中国的市场经济建设仍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所决定的,并且这种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也确实发挥了较为积极的作用,较有成效地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增长。从总体上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经济运行在保持年均10.7%的高速增长的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1988年秋季一度出现的市场震荡和1989年供给缺口的拉大导致了1989-1991年的经济急速滑坡。1991年经济步入低谷并缓慢回升,1992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而且势头特别猛烈,但1994年发生了中国改革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全国商品零售价格上涨了21.7%,消费价格上涨了24.1%。1993年中期以后,中央政府开始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的口号,实施了抑制经济过热的经济政策,并在1996年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软着陆,有效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使整个国民经济仍保持住了高速增长的势头。97年以后,中国的经济虽然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增长的速度却有所放慢,目前维持在7%左右,同时国内有效需求逐渐转向不足,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状态,物价出现了负增长,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现今,但已开始表现出反弹的迹象。1988年和1989年高达20%以上的高通货膨胀率,导致了全国范围内的抢购风潮,针对该种状况,中央政府于1989年下半年实行了严厉的紧缩政策,即在全面紧缩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又大力紧缩信贷。在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实现经济硬性着陆,这使得经济由过热陷入过冷之中。1992年以后,新一轮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但同时又引发了过热问题,针对这一次的投资过热和高通货膨胀,国务院实施了双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并不是全面的紧缩。此次财政紧缩不是针对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紧缩,而只针对引发投资冲动的房地产和开发区投资的紧缩,货币政策并非全面的信贷紧缩,而只是针对乱集资,乱拆借的信贷紧缩,正常的生产和建设的资金供给没有受到影响,有效地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97年以后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迹象,对此国务院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增发国债,降低利率等政策工具促进国内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物价的回升,目前已经显现出积极的效果。   在国内宏观经济呈现高速增长的周期性波动的同时,中国的对外经济却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不均衡状态。国内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对出口与外商投资的政策倾斜,引发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额年年递增。同时,虽然中国的对外经济一直处于顺差的不均衡状态,但是顺差并没有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反而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因人民币的名义汇率呈现出贬值的状况而促进了出口的增加,事实证明顺差对于国内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有利的。人民币的汇率之所以表现出上述特点,这是由中国国内市场体系与国际市场体系接轨所产生的效应决定的,以往人民币一直处于名义汇率高估状况,人民币汇率体系在1996年被改革为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和银行结售汇制,加速了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一直高估的名义汇率不断贬值向实际汇率接轨,使得中国的对外经济一直处于有利的顺差状态,同时顺差并没有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外经济呈现出顺差的有利不均衡,因而中央政府并没有必要急于改变这种状态,而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国内的经济周期,因而在90年代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之中,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明显地表现出侧重于对国内经济周期的调控之上,并且这一策略的选择有效地平抑了国内的经济周期,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挑战对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家来说,与外部经济的联系对该国经济的运行有着重大影响。这些影响表现为在经济全球化为该国经济提供了许多封闭条件下不具备的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对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冲击。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调控不但要实现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而且要确定经济开放的合理的程度,这样就必然产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协调上的矛盾。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经济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原先只侧重于解决国内宏观经济均衡问题的宏观调控模式必然受到开放经济下经济运行方式的冲击,带来内外均衡的冲突,如经济条件的变化,国际间经济波动的传递,国际游资的投机性冲击等,都可以产生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矛盾,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首先,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人民币汇率的市场调节逐步完善,人民币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接轨,国际收支的巨额顺差必然造成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而升值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具有重要贡献的出口是极其不利的,同时出口波动还会影响到国内有效需求,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不利状况。虽然顺差增加了国际储备的数量,并通过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放大而导致国内信贷量的扩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但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顺差必然恶化国内的经济状况,所以政府必须要在顺差和汇率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政策调节。   其次,随着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 美国经济继续减速,2001年美国第一季度的GDP增长率为0%。市场信心不足,投资和消费不振。日本经济,欧元区经济,我国的周边国家和亚洲地区经济受美国经济大幅滑坡的影响,都明显表现出经济衰退的迹象。近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次调低了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2001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4%,低于IMF原先预计的3.5%。联合国则预测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4%降为2001年的2.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5.7%降至2001年的4.4%,世界贸易额的增长速度将从2000年的12%降至6%。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将造成我国出口的巨大压力,贸易顺差将大幅减少。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其需求紧缩势必对我国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亚洲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也非常不利于我国出口的增长,出现贸易逆差的可能不容忽视。如果出现逆差的话,采用紧缩需求的方式进行逆差的调节必然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同时由于中国近年来一直处于顺差的有利地位,政府缺乏对逆差调节的政策经验,因而对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将是中国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第三,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在国际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的量、准确度和速度都大大提高,在此条件下,家庭和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更强,他们更能准确地对事物做出判断和预测。因而,经济全球化下信息技术的扩散,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模式发生了改变,虽然这种改变不致于使得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成为完全理性,但预期模式向理性的逐步递进必然对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产生影响,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因微观经济主体的反应而完全归于无效。另外在出现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在脆弱的国内金融体系的条件下,预期的自我持续可能酿成国际储备大量流失,资本严重外逃的货币危机。在货币危机中,市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因名义利率机制的作用表现出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政府干预的成本变得如此巨大以至于政府放弃对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干预而爆发货币危机。从这一投机者与政府的动态博奕过程,我们不难看出预期模式对政府干预政策的冲击与影响。因而在以上两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下,政府必须对受预期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   第四:中国即将加入WTO,然而WTO的多边规则对各国实现内外均衡的方式和政策均有一定的约束。首先,WTO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存在着约束,一般不允许采取紧急限制进口等直接管制办法。随意提高关税以限制进口的措施受到约束,直接补贴原则上被禁止,在运用汇率和外汇管制等措施调节国际收支时,也必须要符合WTO的规则。另外WTO规则对国内财政,税收、金融、科技、环保、人力资源开发,地区和产业政策的实施方式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规范。因此在加入了WTO以后,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直接行政措施都将受到WTO规则的直接或间接的约束,因而在加入WTO后,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调整的模式加以改变,以适应这些规则与约束的要求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提高国际竞争力始终是各国努力的方向。发展中国家知识与技术的积累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是通过诱致性机制来实现的。遵循这种技术轨迹的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其知识与技术的积累是渐进的、缓慢的、国际竞争力也是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中经过漫长的积累而形成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知识存量迅速膨胀的今天,国际竞争已转向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而中国要构造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不能通过漫长的诱致性变迁机制来实现,而必须要通过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来实现,从要素投入形的增长方式转向重视科技,教育,人力资本培育的要素效率增长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政府应在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等方面创造出促进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制度基础,从各个不同层面塑造出研究与开发,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运作机制。由此可见,以知识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的竞争对政府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模式提出了挑战,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要具有促进知识积累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面临着对本国经济内在稳定性和合理开放性之间的协调问题,也就是说,如何实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一致将是政府的主要宏观经济调控目标。此时,当政府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这一措施可能会同时造成另一均衡目标的改善,也有可能造成对另一均衡目标的干扰或破坏,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同样也会促使政府对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理论研究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关于政府搭配的丁伯根法则和政府指派的有效市场分类等理论的出现发展了开放经济下的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理论。开放经济的政策目标包括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两部分,因而政府不能仍像封闭经济条件下单纯运用对社会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为避免内外均衡之间的冲突,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要有新的思路。   在运用政策搭配以实现内外均衡的方案中,蒙代尔提出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和斯旺提出的支出政策与汇率政策的配合最有影响。蒙代尔是以预算作为财政政策的代表,以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的代表来论述其搭配方法的。蒙代尔认为由于财政政策在协调国内均衡上具有比较优势,而货币政策在协调外部均衡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政府应当以财政政策调节内部均衡问题,以货币政策来调控外部均衡问题。斯旺以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搭配来讨论政府对内外均衡的政策协调。斯旺的分析认为政府的支出增减政策可以明显影响国内支出水平,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的升贬值可以明显地影响国际收支状况。斯旺认为应采用支出增减型政策对付国内均衡问题,而外部均衡的任务则应交给支出转换型的汇率政策。虽然蒙代尔和斯旺的方案都是建立在对实际经济作了相当简化处理的基础之上,但其理论分析和政策主张对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模式的选择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和作用的。   实现国际收支的均衡是政府对外部均衡调控的主要目标。最早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可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学说,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研究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出现了众多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分析法是琼&#8226;罗宾逊在马歇尔微观经济学和局部均衡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着重考虑货币贬值取得成功的条件及其对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的影响。国际收支调节的吸收分析法建立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从凯恩斯的国民收入方程式入手,着重考察总收入与总支出对国际收支的影响。该理论分析认为,当国民收入大于国内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顺差;当国民收入小于总吸收时,国际收支为逆差。相应,政府对顺差和逆差的调节应着手于对国内吸收水平的调节上,以扩张性的政策调节顺差,以紧缩型的政策调节逆差。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法由哈里&#8226;约翰逊和雅各布&#8226;弗兰柯在货币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该理论认为国际收支是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逆差实际上是一国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量超出了名义货币的需求量,因而对逆差的调节主要在于实行紧缩的货币供应政策。货币论的政策主张的核心是,在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政府应当紧缩国内信贷。国际收支分析结构论认为国际收支逆差可以是供给不足所引起的,而且长期性的供给不足往往是由经济结构问题引起的,如经济结构老化,经济结构单一和经济结构落后等。如果国际收支失衡是由经济结构导致的话,那么调节政策的重点就应在改善经济结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政策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调节国际收支以实现外部均衡时应灵活运用上述各种理论分析具体问题,吸收上述各理论正确的部分,摒弃不合理的成份,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力争使政府的决策与分析切合现实。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最主要的政策工具,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经济的作用机制、政策效果等与封闭条件下的情况相比均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力的主要工具是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它是以标准的IS--LM模型为基础,针对开放的小国,假定总需求不足,对国际资金流动采用了流量分析法。该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下,货币政策一般都比较有效,一国可以自主控制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会通过对汇率的影响而加强其效果。以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例,它会带来产出增加和利率降低,而这两者都会带来国际收支的恶化从而使本国货币汇率贬值,这就又加强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扩张效果。同时该理论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是相对无效的,虽然在不存在国际资金流动时,财政政策是非常有效的。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所造成的利率变动会引起汇率的调整,从而削弱其政策效果。以财政扩张政策为例,它会造成利率的上升而带来国际收支的改善,顺差会带来本国货币汇率升水从而削弱财政政策对经济的扩张效果。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论证了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同比较优势,对于政府的政策搭配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模型还在很多方面被进一步改进,但主要理论结论并没有太大变化。由该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可以更为主动地追求特定的政策目标,这一分析结果对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也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的。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向理性预期的递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效果。在完全理性预期的条件下,政府相机诀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会完全被微观经济主体基于理性预期下的行为所抵消,这就构成了宏观经济问题中政府与大众之间的动态不一致。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中解决动态不一致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建立和保持执行宏观经济政策的信誉。政府承诺对政策制定遵循一定的规则,从而以其信誉的存在来改善微观经济主体的预期,由政府与大众之间动态不一致的非合作博奕转向动态一致的合作博奕。关于如何建立政府的信誉又具体有委托模式,契约模式和法律模式等理论。所有的模式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设计出激励机制促使政府有维持其政策信誉的动机。在这些旨在寻找促使政府追求政策信誉以改善微观经济主体预期的激励机制的设计之中,对策论的引进起了关键的作用。对策论方法强调预期的关键作用,以及理性预期概念的不完备性。信誉博奕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情形,因此对于政府来说,其制定政策必须要从这些多重均衡中挑出很可能在实践中能够产生政策效果的那些均衡的方法。如果政府能够有效地提高其政策的可信性的话,将会影响到投机者的信心,从而能达到防范货币危机的目的。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在信誉方面受到了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微观经济主体预期模式改变的冲击,政府必须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模式加以选择。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政府不但要在总需求方面进行经济调控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而且还要有效地运用供给政策对开放经济的总供给方面进行调控。关于供给政策的理论重点目前主要体现在对政府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政策的讨论之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知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国际竞争也主要表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因而政府的科技政策不仅应该要做到能够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在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的产业政策的核心,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实施产业政策应着重于克服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间流动的障碍,因此政府要在宏观上予以调控,建立解决结构性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再就业制度。如果开放经济中存在低效率的制度性原因,那么政府就有必要进行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政策主要体现在企业制度上,包括企业创立时的投资制度的改革、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对开放经济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论分析目前还重点体现在对国际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研究之上。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参与国的经济存在着深刻的相互依存性,仅仅通过一国的政策搭配还不足以实现经济的内外均衡,各参与国应该在经济政策上进行国际协调。特别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国际间政策协调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凡是在国际范围内能够对各国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制约的行为均可视为国际间经济政策协调。研究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学者们设计了很多具有特定规则的国际间政策协调方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为着名的方案包括:托宾提出的各国对外汇交易征收交易税的托宾税方案、威廉姆森等人提出的汇率目标区方案、麦金农提出的恢复固定汇率制方案等,这些方案都引起了理论界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实现内外均衡的各国协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国际间政策协调因各国的主权因素而存在很多障碍,而且参与国际政策协调本身也有成本收益问题,这些都影响到了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实践。
2023-08-17 23:51:361

你好,我想考银行,能不能发一份题目给我啊?本人不胜感激

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历年专业试题 道口历年试题(含04年) <P> [转帖]道口历年试题 人民银行96年综合考试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2、什么是合同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3、资产、负债、股东权益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4、消费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 5、什么是需求价格弹性?请求出y=ax的需求弹性。 6、什么叫做增值税?税入属于中央还是地方? 7、金融租赁 8、关贸总协定中的“国民待遇”原则 9、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10、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几个帐户之间的相互关系 2、某甲以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 在充分派生和不考虑现金漏出的情况下,问:(1)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最大 数 额? (2)给出整个银行体系在创造派生存款前(即刚接受现金存款时)和创造出最大额派生存 款 后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 3、试述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如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4、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迅速增长的条件 5、现阶段缩小我国东西部收分配差距的主要途径。 97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 2、法人和法人代表的区别 3、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4、财政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5、货币的职能 6、IMF协定的第8条款 7、经济合同的生效条件 8、恩格尔系数。 9、按《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什么 10、就下列资料编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资本金 25 库存现金 5 各项存款 230 各项货款 170 其它负债 10 中央银行存款 30 国库券 40 存方同业 20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什么叫动态数列?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是什么? 2、试述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3、试用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 4、为什么说房地产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5、试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综合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移动平均法及其优缺点 2、金融压制缺 3、经济全同的几种担保形式 4、垄断竞争 5、经济法中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6、IS-LM分析的目的 7、股份合作制 8、契约式投资基金 9、“肮脏”的浮动汇率 10、指数期货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比较利益原理。 2、为什么说股份制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形式 3、简述寿险费率与银行利率的关系。 4、为什么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经济基础不稳固会引起货币对外贬值? 5、某公司在某一会计年度终了时,有关财务状况项目如下表所示: 流动资产 960万元 其中 应收账款 380元 存货 560万元 非流动资产 1340万元 流动负债 950万元 长期负债 1000万元 资本金 350万元 营业收入 3000万元 营业支出 2800万元 利 润 200万元 计算:(1)资产负债率;(2)流动比率;(3)资本利润率;(4)资本利润率;(5)应 收 帐款周转率;(6)营业收入利润率;(7)营业支出利润率率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年综合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5分): l、概率的定义 2、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 3、流动性陷阱 4、经济周期 5、知识经济 6、经济合同的主要条款 7 、什么叫做“累进所得税” 8、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9、什么是‘欧元"?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l、按《经济合同法》的规定,哪些经济合同为无效合同? 2、根据经济学一般理论,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试分析利率下降: (1)对一国国内生产的影响;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3、试分析第二轮土地承包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4、某公司在1997年12月31日的有关财务数据如下: 销售收入 300万元 销售成本: 120万元 现金 50万元 短期投资 100万元 长期投资 60万元 应付帐款 130万元 应收帐款 120万元 应付利息 80万元 短期借款 170万元 存货 150万元 其他短期负债 120万元 长期借款 90万元 固定资产(净值) 230万元 销售及管理费用 50万元 利息费用 80万元 股东权益 120万元 求:根据上述资料 (1)编制此公司的 负债表和损益表。 (2)、计算(1)流动比率,(2)资产负债率;(3)销售利润 ;(4)速动比率。 三、论述题(15分): 1998年,我国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了大量国债,用以支持经济建设。试分析该政策在经 、金融方面的效果。 2000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特别提款权 2、自然失业率 3、普惠制 4、互助基金(mutual fund) 5、税收的特征 6、完全市场竞争 7、要约与要约邀请 8、保险价值与保险金额 9、二板市场 10、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与消费物价指数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2、合同当事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3、衡量债适当水平的指标有哪些?简要评述我国当前的国债规模 4、从商业银行角度评价“债转股”的利弊 5、某企业以银行存款300,000元购入不需安装的通讯设备一台,该设备的折旧年限为20年 , 净残值为4%,预计清理费用为0。试以使用年限法计算该设备的月折旧额、月折旧率,并做 出 购入时及当月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2001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50分): 1、效用 2、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3、购买力平价 4、替代与互补 5、财政的经济职能 6、再保险 7、国际金融市场是由哪几个子市场构成的 8、借款合同的概念及其主要条款 9、什么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10、什么是商业汇票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解释经济活动的流量指标与存量指标,并给出二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2、衡量一国外债承受能力和外债偿付指标有哪些 3、试说明投资乘数,发挥投资乘数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4、简要分析建立和健全个人信用制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5、有人认为,“西部开发需要有银行资金的大力支持”,你对此观点有何评价 2002综合 一、简答(45分) 1、市场失灵 2、信息不对称性 3、技术替代率 4、产业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 5、什么是统计分布中的“肥尾”(fat tail)? 6、请列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主要项目,并说明资产方与负债方的关系。 7、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人民币管理有什么规定? 8、什么是间接税?请列出我国间接税的四种。 9、动态分析、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 二、简述(40分) 1、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2、如何看待我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水平? 3、定义并图示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并用这个原理说明我国降低关税的经济学意义。 4、我国的财政风险有哪些? 三、论述(15分) 你认为应该怎样减持国有股才能保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l、期权交易是指怎样的金融交易? 2、《金融时报》每天公布全国银行间同也拆借市场利率( CHIBOR);该公布的利率是怎样 计算的? 3、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有哪些区别? 4、在银行监管中一般用哪几个风险权数来计算银行的风险资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风险 权数为零的资产有哪些? 5、什么是票据贴现?如何计算贴现现额。 6、试列出几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原生产品。 7、香港的联系汇率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8、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包括哪些内容?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l、试述投资银行的功能及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2、试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3、试述我国实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目的,并分析它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 4、试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涵意及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1、从1996年5月以来我国先后三次下调利率,试论这三次利率下调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试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l、浮动汇率制和钉住(联系)汇率制。 2、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 3、证券回购协议与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有何区别? 4、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5、什么是美国金融监管上实行的骆驼( CAMEL)评级制度? 6、西方投资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l、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2、西方商业银行“缺口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3、国际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4、港元联系汇率制的运行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进展及其实现将对国际金融带来什么影响? 2、结合当前亚洲金融危机;探讨我国如何采取有力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40分): 1、什么是证券回购协议?其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3、商业银行的一级储备包括哪些内容?二级储备主要指什么? 4、依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应包 括哪些内容? 5、弗里德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6、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由哪些货币形态组成 的? 7、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8、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2、试分析商业银行在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3、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4、比较马克思阐述的货币职能与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职能 表述。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l、试论述我国1998年3月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此次准备金制度改革的理 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试论我国在亚洲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汇率普遍下跌 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 理论依据和实证意义。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9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40分): 1、什么是证券回购协议?其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什么不同? 2、什么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3、商业银行的一级储备包括哪些内容?二级储备主要指什么? 4、依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应包 括哪些内容? 5、弗里德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6、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由哪些货币形态组成 的? 7、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8、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试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2、试分析商业银行在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3、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4、比较马克思阐述的货币职能与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职能 表述。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满分20分): l、试论述我国1998年3月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此次准备金制度改革的理 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2、试论我国在亚洲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汇率普遍下跌 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 理论依据和实证意义。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学试题 一、简答(每题5分,共40分) l、货币交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2、怎样衡量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3、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其它条件一定,假定某上市公司股票下一年的预期收益是每股0.5,市场利率为5%,其 理论股价应是多少?若市场利率降至4%,理论股价又应为多少? 5、国际收支表中,资本项目包括哪几项? 6、信用合作社有哪几个重要特征? 7、什么是“currencyswap”? 8、什么是票据的背书? 二、简述(每题10分,共40分) l、什么是泡沫经济?简述其产生原因. 2、简述人民币贬值的代价. 3、理论上,利率下降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4、为什么指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时滞”? 三、论述题(共20分) 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金融试题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l、什么是国际收支平衡表?它包括哪些主要项目? 2、什么是汇率目标区? 3、解释期权的内在价值。 4、解释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5、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Muddell-FlemingModel)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6、解释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7、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哪几种? 8、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资产分类法,贷款可以分为哪五类? 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2、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主义学说。 3、决定一国国际储备适度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比较全能银行制度与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各自利弊。 三、论述题(20分) 试论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银行业并购浪潮的成因、特征及影响。 </P> <P>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国际金融试题 </P> <P>一、简答题(每题5分) 1 什么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2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 3 什么是备用信用证 4 什么是区域货币同盟 5 金融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6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它主要由哪些资产组成? 7 什么是电子银行 8 什么是那斯达克(NASDAQ)市场? </P> <P>二、简述题(每题10分) 1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2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3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论 4 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 </P> <P>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 1 中国利率自由化的条件与步骤 2 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P> <P>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货币银行试题 </P> <P>一、简答题(每题5分) </P> <P>1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它主要由哪些资产组成? 2 什么是开放式基金 3 电子银行 4 什么是备用信用证 5 什么是那斯达克(NASDAQ)市场? 6 什么是区域货币同盟 7 金融工程的含义是什么 8 我国金融实行分业监管,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分别是什么? </P> <P>二简述(每题十分) 1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2 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 3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4 “凡是新的金融业务,都是金融创新”,请对此加以评述 </P> <P>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每题20分) 1 中国利率自由化的条件与步骤 2 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P> <P>2002金融学(联考)试题 一.概念题(4*4) 1. 货币需求函数 2. 内源性融资 3. 绝对购买力平价 4. 丁伯根原则 二.简答:(8*4) 1. 同业拆借市场主要有哪些交易? 2. 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有哪些区别? 3. 简述资产市场说的主要内容 4. 简述“托宾税”的含义,方案和实施条件 三.计算:(8*2) 1. 某年物价指数为97,银行一年期利率为1.08%,实际利率是多少? 2. 纽约外汇市场1英镑=2.2010/2.2015美元,伦敦外汇市场1英镑=2.2020/2.2025美元,( 不考 虑套汇成本),请问在此市场条件下该如何套汇?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多少? 四.论述题:(18*2) 1.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为什么会影响货币供应量? 2. 分析国际收支失衡时外汇缓冲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利弊。 </P> <P> 2003综合试题 一、简答题:(7*9) 1、基尼系数 2、公司治理 3、自然失业和自愿失业 4、递延资产和无形资产 5、资产证券化 6、审贷分离制 7、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8、财富效应 9、可持续发展 二、简述题:(15*3) 1、相对购买力平价 2、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3、我国的财政收入都包括哪些? 三、论述题:(21*2) 1、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提高消费在国名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意义 2、用经济学中的公平效率原理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P> <P>04试题 </P> <P> 一。名词解释 (9*7分) 1,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2,现金流的终值和现值 3,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 4,公司治理 5,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 6,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义务 7,中央银行票据 8,货币市场基金 9,国贸中倾销与反倾销 </P> <P>二。简述题 (4*15分)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分析供需弹性和税负转嫁的关系 2,分析损益表。利润分配表和期初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关系 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恒等式分析我国存差或者贷差的变化 3,试用逆向选择原理分析强制保险的必要性 </P> <P> 三。论述题(二选一) (27分) 分析GDP增长率和国民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关系 </P> <P>分析开放经济情况下,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
2023-08-17 23:51:511

2009rh 云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危机管理培训考试试卷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0.5分,共25分)1、危机处理要求管理者从战略的高度审视自己管理的对象,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作出判断、预防和反应、控制。这属于危机管理者的( )。 A、宏观决策能力 B、科学决策能力C、公开决策能力 D、事前决策能力2、管理者应当在危机的( )承担危机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A、危机预警阶段 B、危机控制阶段C、危机善后阶段 D、危机所有阶段3、管理者应当在常态管理中强化危机意识,这主要是针对( )而言的。A、危机管理的经常性 B、危机管理的程序性C、危机管理的长期性 D、危机管理的必然性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危机管理组织领导的应急反应系统的构成?( )A、指挥决策中心 B、现场指挥中心C、支持保障中心 D、物资储备中心5、以下( )属于危机应对现场指挥中心的工作职责。A、制定应急战术策略 B、协调各中心工作C、进行全面统筹工作 D、规划应急整体安排6、危机事件突发期的管理叫做(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总结和学习7、危机预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 )。A、危机预警信息系统 B、危机信息发布系统C、危机信息监测系统 D、危机信息控制系统8、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是美国当代管理学家。 A、泰罗 B、彼得•圣吉 C、亨廷顿 D、西蒙9、特定情况之下,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府应对危机时可动用特殊权力紧急征用的资源?( )A、公共资源与私有资源 B、集体资源与私有资源C、国有资源与物力资源 D、组织资源与信息资源10、特定情况之下,以下哪些选项属于政府应对危机时可动用特殊权力紧急征用的资源?( )A、公共资源 B、集体资源 C、私有资源 D、以上全部11、下列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内容?( )A、行政管理 B、预案指标体系 C、紧急行为方式 D、信息网络12、下列哪一项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非技术支撑体系的构成内容?( )A、基础设施 B、社会心理条件 C、信息网络 D、科技投入13、以下哪一种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A、艾滋病 B、鼠疫 C、霍乱 D、麻风病14、我国《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是由哪个部门颁布通过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中央C、国务院 D、全国人大常委会15、金融危机的特征是基于预期资产价格的( )而大量( )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的行为。A、上升 抛出 B、下降 抛出 C、上升 购入 D、下降 购入16、2004年11月8日,中办、国办转发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正式在官方文件中提到了( )。A、群体性事件 B、危机处理 C、新闻监督 D、以人为本17、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 )引发、有一定数量群众参与、对社会公共管理秩序产生影响并构成现实危害的群体性行为。A、敌我矛盾 B、人民内部矛盾 C、社会矛盾 D、经济矛盾18、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三可三不可”原则不包括( )。A、可散不可聚 B、可顺不可激 C、可解不可结 D、可严不可松19、突发的卫生事件能造成众多伤亡或对人群的生命和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产生一定强度或广度的社会影响,需要紧急采取大规模的行动救援和处理。这属于卫生事件的什么特性?( )A、突发性 B、危害性 C、复杂性 D、公共性20、根据《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的内容包括个案信息、总体信息之外,还包括下列哪一项?( )A、信息过滤 B、信息归档 C、信息通报 D、信息共享21、存款保险制度可能引起( )问题。A、挤兑 B、贷款量下降 C、存款量下降 D、银行业的道德风险上升22、根据海恩法则的描述,每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背后都会有多少个事故征兆?( )A、18 B、29 C、300 D、100023、下面的内容哪一项不是企业经营的内部危机信号构成要素?( )A、企业所处行业法规 B、企业基本情况;C、企业生产状况 D、企业市场营销概况。24、危机事件持续期的管理叫做(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总结和学习25、危机事件恢复期的管理叫做( )。A、危机预防 B、危机预警 C、危机控制 D、危机恢复、总结和学习26、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首先爆发在( )这个国家。A、日本 B、中国 C、泰国 D、韩国27、美国1933年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实行银行业务与( )的分业经营。A、信用业务 B、收费业务 C、借贷业务 D、证券业务28、宏观经济中若是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则会发生国民经济的( )现象。A、扩张 B、收缩 C、既不收缩也不扩张 D、既可能收缩也可能扩张29、存款保险制度起源于(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30、存款保险制度能够起到( )作用。A、防止挤兑 B、减少贷款 C、减少存款 D、减少银行业的道德风险31、群体性事件造成的严重的后果一般不包括( ):A、破坏社会秩序 B、危害公共安全C、影响社会稳定 D、造成国家分裂32、群体性事件( )其实就是社会稳定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动态稳定的必要条件,对于社会风险、社会动荡的发生具有不可或缺的预见、监测、防范与缓解的功能。A、预警机制 B、处置机制 C、责任追究和考核机制 D、善后机制3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涵盖的范围?( )A、突发性死亡造成的群体恐慌 B、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C、重大食物中毒 D、重大职业中毒34、根据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规定,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属于哪一级别的事故?( )A、I级 B、Ⅱ级 C、Ⅲ级 D、IV级35、( )的过度发展会增加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A、实体经济 B、虚拟经济 C、第一产业 D、第二产业36、危机预防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危机防不胜防 B、防患于未然C、危机是不能预防的 D、只要工作到位,就能避免一切危机发生37、危机预防的主要方法是( )。A、风险管理 B、信息管理 C、风险控制 D、风险评估38、完善的支持保障组织机构的技术支持人员不包括下列中的( )。A、采购人员 B、管理人员 C、志愿人员 D、警戒人员39、危机保障要求编组灵活,运转协调,指挥得力,职责明确。这属于危机保障的( )。A、效率原则 B、科学原则 C、安全原则 D、协同原则40、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直接因素是( )。A、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 B、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不强C、群众的参政意识增强 D、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41、危机发生后的决策通常叫做( )。A、非常规决策 B、常规决策C、程序性决策 D、一般性决策42、危机事件的评估总结可以采用( )。A、“5W1H”的方法 B、“6W1H”的方法C、“7W1H”的方法 D、“8W1H”的方法43、群体性事件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不包括有( )。A、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 B、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与管理机构C、建立健全调解组织 D、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44、通过( ),能提高领导干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与处置能力。A、开展法律法规宣传 B、构建缓冲机制C、遏制流言传播的信息渠道 D、加强培训45、下列哪项不属于加强群体性事件情报信息的收集与处理的措施( )。A、健全信息情报网络B、建立预防群体性事件的监控报告制度C、建立媒体舆情分析机制D、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和震慑力度46、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是( )制度。A、日元本位 B、美元本位 C、人民币本位 D、黄金本位47、在国际经济中,美国一直以来都是( )国家。A、贸易账户(经常帐户)顺差 B、贸易账户逆差 C、资本账户逆差 D、出口最多48、在国际经济中,中国一直以来都是( )国家。A、贸易账户(经常帐户)顺差 B、贸易账户逆差 C、资本账户顺差 D、进口最多49、( )提出应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际证券和外汇即期交易征收税率统一的国际税,以抑制金融投机行为。A、克鲁格曼 B、金德尔伯格 C、明斯基 D、托宾50、托宾税能够起到( )的作用。A、杜绝金融投机 B、抑制金融投机 C、扩大金融投机 D、杜绝金融危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1、与常规决策相比,危机管理的应急反应中的决策要实现哪些转换?( )A、非程序性决策向程序性决策转换 B、民主决策向权威决策转换C、理性决策向经验决策转换 D、决策目标由利益共同体向命运共同体转换E、专家决策向领导决策转换2、新闻媒体可能会在危机的应对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A、对付谣言最有力的武器,在危机事件中充当着“稳压器”的作用B、媒体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在危机事件中起着双向交流的桥梁作用C、会挑起人的破坏性欲望,煽起冲突对抗情绪与行为D、造成人精神松懈、意志涣散,瓦解人的生存意志,起到腐蚀剂的作用E、能够起到激励人们奋起应战、战胜困难、推动实践发展的作用3、危机保障组织体系必须具备的能力包括( )。A、快速反应能力 B、综合保障能力 C、全局控制能力D、防卫生存能力 E、指挥通讯能力4、危机管理者应当遵循( )与外部媒体进行协调沟通。A、确定需求原则 B、熟悉信任原则 C、配合行动原则D、分工合作原则 E、互不干涉原则5、以下哪些选项属于危机应急管理者所要承担责任的内容?( )A、危机的突发发生或大规模爆发B、危机发生后的决策、领导和控制C、危机发生后的物资储备不足D、危机事态的不断扩大E、新闻媒体由于获取信息渠道不当而进行虚假宣传6、根据公共危机事件的时空特征,可以把公共危机事件划分为( )。A、国际性公共危机事件 B、全国性公共危机事件 C、经济性公共危机事件 D、区域性公共危机事件 E、政治性公共危机事件7、启动应急预案的关键在于( )。A、要严格按照启动条件的规定,适时启动预案B、要对当前危机的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以确定启动相应的应对措施C、一旦感觉到危机将要发生就必须立即启动预案D、必须要收集到充分的危机信息后才能启动预案8、危机恢复主要包括以下重点工作( )。A、经济社会正常秩序的恢复 B、各种设施的恢复重建C、伤亡人员的救治和善后处理 D、公共部门形象的重新塑造和心理危机的干预9、一个合格的危机管理决策者应该具备( )等基本素质:。A、良好的心理素质 B、丰富的专业知识C、高超的沟通技巧 D、敏锐的洞察力10、危机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启动应急预案 B、做出危机决策C、执行危机决策 D、管理危机信息11、在我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社会矛盾也日益激化。特别是进一两年来,群体性事件的又呈现出一些新变化,包括( )。A、由新成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数量逐年攀升B、反复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增多,聚集方式网络化趋势明显C、事件过程对抗化程度加剧D、城郊结合部是群体性事件的高发地12、我国目前已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看,主要诱因有( )。A、弱势群体对某些特定的客观现实不能接受,产生相对剥夺感,边缘化趋势使他们对政府不满B、政府相关部门的一些政策出台时机不成熟,解释不到位,超过了部分群众的心理承受程度,引起群众不理解C、群众民主意识不断增强,但法制观念淡薄D、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的控制和影响13、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在( )。A、妨害社会秩序,影响正常的社会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B、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极容易导致众多人员的伤亡和社会财富的重大损失C、群体性事件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趁之机,导致严重刑事犯罪活动的发生D、危害社会安定,妨害人民团结,不利于国家政权的稳定14、我国《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C、《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E、《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15、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方针?( )A、预防为主 B、长效投入 C、统一领导D、分级负责 E、常备不懈16、从事危机管理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哪些基本素质或能力?( )A、心理控制能力 B、客观判断能力 C、学习求知能力D、团队协作能力 E、沟通应变能力17、危机管理的应急反应程序大致遵循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A、成立机构,专人负责 B、深入现场,收集信息 C、分析研究,探寻根源D、评估后果,确定对策 E、组织力量,落实措施18、与常态管理相比,危机管理中对能力的特殊要求突出表现在( )等方面。A、应急性 B、常规性 C、程序性D、综合性 E、确定性19、三株集团在一次突发事件中走向败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A、应对突发事件必须要建立强有力的应急处理机构B、应对突发事件时社会或企业组织要和政府进行良好的沟通C、应对突发事件管理主体必须要有主见,并及时作出反应D、强调与社会公众、舆论媒体进行沟通E、应对突发事件要强调以人为本的首要原则20、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包括( )。A、参与主体多元性 B、有一定组织性,预谋性 C、形式多样性,危害严重 D、一定的扩张性和变异性21、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原则有( )。A、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的原则 B、依法处置、团结教育多数的原则C、慎用警力、武器和强制措施的原则 D、“三可三不可”、“三解决”原则22、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指导思想有( )。A、积极预防思想 B、正确有效的现场处置方法和对策的思想C、果断出击的思想 D、坚持依法处置,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的思想23、预防群体性事件的制度需要( )。A、健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 B、完善信访制度C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机制 D、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司法保障制度24、做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善后工作需要( )。A、严格执行政策、法律,按不同性质,分不同层次做好对涉及事件的人的处理B、消除危害后果,恢复正常秩序 C 、强制戒严D、做好各项善后处理工作2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金融危机划分为( )的类型。A、货币危机 B、银行危机 C、系统性金融危机 D、债务危机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1、( )群体性事件基本上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具有非对抗性,往往与经济利益诉求有关,没有明显的政治目的。2、( )政府相关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建立网络信息员队伍,加强网络舆情收集、分析与研判,完善网络舆情控制与引导机制,并借助政府资源,进行网络评论,形成舆论强势。3、( )危机管理的应急反应程序应当先进行深入的现场信息收集,然后成立专门的应急机构,落实负责人员。4、(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如此行为。5、(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突发卫生事件5小时内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6、( )突发事件必然导致危机状态的产生。7、( )危机管理的组织领导机构职能既包括应急职能,也包括常规职能。8、( )危机管理具有常规程序性、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性。9、( )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具有不相容性。10、( )管理者应当在常态管理中强化危机意识,将危机管理常态化。11、( )任何群体性事件在发生之初,就带有政治色彩。12、( )根据危害程度、流行强度,对新发现的突发传染病只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才能宣布其为法定传染病。13、( )市场经济是一种渗透着债权与债务关系的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充分必要条件。14、( )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构成了金融危机。其中经济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先导。15、(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最深刻的金融危机,危机首先在资本市场由股市的大崩溃引起。16、( )在日常进行紧急状态演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增强各级领导者、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忧患意识。17、( )处置群体性事件讲究“扼杀在摇篮之中”,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事态扩大、蔓延和变化,把其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18、( )要加大对群体性事件的责任追究力度,凡发生群体性突发事件,无论直接间接,当地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必须承担领导责任,一律引咎辞职或撤职。 19、( )当停产、倒闭、被兼并企业的职工在工作安排和生活保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很容易引发群体上访甚至闹事事件。20、( )对于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如在初期阶段,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等强制力量的震慑作用,以武力大造声势,形成强压态势,给闹事者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使其行动受阻,自动放弃闹事念头。四、案例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美国总统布什2008年9月19日说,为了结束目前这场几十年.请根据以上材料阐述国家的财政部门和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案例2:松花江水污染事故中的危机信息发布(案例摘编自大河网2009年4月21日王永福的“不应忘记松花江水污染教训”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网站2005年12月1日的报道“哈尔滨水污染事故调查”)结合案例,谈谈政府如何做好危机事件中的信息发布工作。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为什么说当代经济危机的先导和主要表现形式是金融危机?2、结合实际工作,谈谈如何在危机形势下提高决策的效率和准确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0.5分,共25分)1、A 2、D 3、D 4、D 5、A 6、B 7、A 8、B 9、C 10、D11、D 12、B 13、A 14、C 15、B 16、A 17、B 18、D 19、D 20、C21、D 22、B 23、A 24、C 25、D 26、C 27、D 28、A 29、B 30、A 31、D 32、A 33、A 34、C 35、B 36、B 37、A 38、C 39、D 40、A41、A 42、A 43、D 44、D 45、D 46、B 47、B 48、A 49、D 5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1、BD 2、ABCDE 3、ABDE 4、BC 5、AD6、ABD 7、AB 8、ABCD 9、ABCD 10、ABCD11、ABCD 12、ABC 13、ABCD 14、ABC 15、AE16、ABCDE 17、ABCDE 18、AD 19、ACDE 20、ABCD21、ABCD 22、ABCD 23、ABD 24、ABD 25、ABCD三、判断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1、对;2、对;3、错;4、对;5、错; 6、错; 7、对; 8、错; 9、错; 10、对;11、错;12、对;13、对;14、错;15、对;16、对;17、对;18、错; 19、对;20、错四、案例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参考答案要点:由于金融危机影响范围广泛,牵涉面大,因而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这其中国家财政和中央银行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财政在这方面的主要职能体现在:第一、用公共资金直接购买不良资产。第二、直接收购和接管破产的金融机构。第三、向金融机构注入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第四、税收优惠政策。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作为最后的贷款人保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最后贷款人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再贴现和再抵押的融资业务。其主要手段是:通过提供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票据贴现、短期透支、购买资产的方式,来解决危机中金融机构遇到的流动性困难。在极端情况下,央行也可能直接用货币资金收购或者接管金融机构。除了救助和接管外,中央银行还会采取强制提高银行体系的资本充足率、加大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和信息公布等措施来增强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案例2参考答案要点:危机信息的披露是指政府针对发生的公共危机的具体情势,采取大众传播及其它手段,对社会信息传播加以有效控制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按照社会传播和新闻传播的规律,对危机处理过程进行干预和影响,维护社会秩序,避免造成社会动荡,促使危机向好的方向转化。危机信息的及时发布,是维护公民知情权的体现。在危机管理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危机信息的发布工作,做到及时、透明、有效地发布危机信息。政府发布的信息时机以及信息的披露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稳定人们的情绪应该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像水污染事故这样的危机事件中,政府必须及时发布信息,把社会对危机的舆论引导到有利于危机解决的正确方向上来,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避免造成社会混乱。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第一题参考答案(要点):金融危机总是先于经济危机而爆发。这是因为金融资产比产业资产更具有市场敏感性的特点造成的。其市场敏感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更强。因为金融资产属于虚拟经济,比实物资产更便于交割和买卖,具有更高的市场流动性;第二,金融资产的价格波动性强。因为金融资产与它所代表的实物资产分离了,因此它更容易受到市场心理的影响。一定的实物资产价格波动可能会导致市场预期的急剧变化,并对金融资产价格产生倍数的影响。第二题参考答案(要点):危机决策作为一种非常规决策,它与常规决策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时间的紧迫性;决策所需信息的严重不足;决策后果的严重性。危机决策虽然时间紧、信息不充分,但是它仍然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通过压缩花在每个步骤上的时间,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提高危机决策效能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变危机决策为常态决策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个转变就必须做好以下工作:(1)建立科学的危机决策机构;(2)确立科学的危机决策流程;(3)采用科学的危机决策方法;(4)提高危机管理决策者的素质
2023-08-17 23:52:002

流动性的特点

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特别的,增加交易成本可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如增加印花税,可降低股票流动性,T+0交易比T+1交易更具流动性。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
2023-08-17 23:52:061

营改增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您好!改增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看完这三方面你就明白了房地产营改增有助于房企减轻税负,相对应企业的利润率也会因为税负的降低而提升,同时,营改增后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对于一线城市及其周边的基本面良好的城市楼市而言也有积极影响。u2003u2003营改增对房地产有什么影响 看完这三方面你就明白了u2003u2003一、宏观、数据u2003u2003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经济仍处在探底过程中,但在投资增速趋稳、化解过剩产能启动、新动能加快形成的条件下,本轮经济放缓有望实现阶段性企稳,后两年经济增速将逐步回稳,总体上呈现L型增长态势。u2003u20032、央行马骏:今年中国出口面临的下行压力可能超过原先预计,第二产业投资继续呈减速态势;未来的房地产去库存措施可以进一步对冲经济下行压力。2016年财政政策宽松度的提高有助于维持基础设施投资增速。u2003u20033、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玲:中国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比起中国,更担心全球过度依赖货币政策积累的金融风险。持续的量化宽松负利率政策对国际金融扰动,负利率无助于实体经济,有可能增加投资资本套利行为。u2003u20034、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各个国家的产能过剩都出现在高增长时期,政府对企业直接干预程度偏多、市场机制发育不足也是中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中国在治理产能过剩的问题上要标本兼治。u2003u20035、中科院:下一步推进供给侧改革,关键要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就是减少政府直接参与资源配置。政府应该主要做六种事情,包括深化改革,稳定宏观经济,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加强市场监管,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u2003u20036、全国政协委员贾康:PPP更适合偏好上认同跟政府合作取得非暴利但可回报的企业,政府必须找到偏好明显不同于风投、创投的民间资本来进行合作。u2003u20037、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对人民币跨境使用提供了很好的机会。银行和企业都希望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水平,这对于人民币更为广泛的使用非常重要。u2003u20038、社科院副院长蔡昉:十三五时期潜在增长率会进一步下降到6.2%,这是没有其他变化的情况下,供给侧可能保证的一个增长速度。在改革开放期间2010年之前,潜在增长率大概在10%上下,十二五时期平均7.6%。u2003u20039、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总体可控。截至目前,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的情况是高信用等级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约75%,股票股权等权益类投资占比23%;前海人寿举牌万科不违规。u2003u200310、从今年5月1日起,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4个行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适用11%税率,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适用6%税率,不动产纳入抵扣范围。u2003u2003对房地产有何影响?u2003u20031)房地产营改增有助于房企减轻税负,相对应企业的利润率也会因为税负的降低而提升,同时,营改增后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增值税纳入抵扣,对于一线城市及其周边的基本面良好的城市楼市而言也有积极影响。u2003u20032)伴随企业加入置业大军,将会有更多有能力有动力的企业去投资房地产物业,优质住宅地产抢购热潮即将爆发!u2003u20033)对于房产证在5年以上的,则是一个利空消息,因为当初的价格很低,增值部分很大,如果按照11%来增收增值税,那么税负非常大,势必会导致房价的大跌;u2003u20034)营改增以后,买卖二手房无需再考虑是否满两年,因为都是按照增值部分来缴纳,国家就是为了鼓励交易、流通。u2003u2003二、投资、理财u2003u20031、国信证券:证金下调转融通费率实质作用有限,下调或许从资金面预示市场底部信号已较为显著,后市走势不应太过悲观。建议可以重点关注此前市场一致悲观预期比较强烈的龙头券商。u2003u20032、海通证券李迅雷:虽然普遍认为股市与经济关系,就像狗与牵狗人的关系。狗有时可以跑在人前面,有时落在人后面,终究是被人牵着的。但A股与经济基本面的距离更远。真正的股市高手,是能够精准揣摩散户心理、又能做到反人性的人。u2003u20033、经济参考报:接近上交所的市场人士透露,对于战兴板生变,上交所内部也感到很错愕,对于突然叫停完全没有心理预期。直到3月3日,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还对媒体表示,战兴板准备情况一切顺利。u2003u20034、券商中国:中基协反对“保壳”和“倒壳”。那些为保壳而进行产品备案,不具备相应运营条件及管理能力,承担不起相应成本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等将在被淘汰之列。u2003u20035、21世纪经济报道:截至2015年末,共有10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36家上市公司,投资余额3650.53亿,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3.26%。主要投向估值较低、股息率较高、投资价值比较突出的蓝筹股,其投资余额占全部举牌余额的93%。u2003u20036、债转股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是中国的股市表现不是太好,所以很难把人们的财富投入到股市,主要因为信息不太通畅,而且市场也比较低效。u2003u20037、新华社:上海一家私募研究部负责人认为,由于避险需求、负利率的政策环境仍在,黄金市场的强势格局短期仍难打破,但值得投资者关注的是,经历前期的大涨后,市场对金市前景的预期再现分歧,追高买入仍需谨慎。三、公共u2003u20031、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金融支持保证居民住房的背景下,房地产投机造成新的杠杆问题,使得房地产过热形成泡沫,也要注意防止。所以金融政策要审慎地支持房地产的发展,这一政策没有改变。u2003u2003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城市人口总量分化严重,当前一二线城市房价暴涨的背后推手是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人不断集聚到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但在东北地区城市的人口在急剧流失。u2003u20033、新华网:针对近期房地产交易过热的现象,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其互联网金融成员企业停止“众筹炒楼”房地产金融业务,并进行自查自纠和行业清理工作。u2003u2003三、国际u2003u20031、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中美之间不存在“新崛起的大国必然挑战现存大国,战争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当前国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化解冲突、构建秩序,中美都在为此付出行动。u2003u20032、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经济增长缓慢正进入“新平庸”或者“病态”发展,要实现快速增长的机率比较小,经济变坏的可能性比较大,尤其是货币政策现在已不能再进一步发挥作用,财政政策将更加有效。u2003u20033、瑞银首席执行官:托宾税将使中国在货币方面的信誉受损。若征税,阻止的不仅是投机还有长期投资者。要获得信誉度,开放的市场、流动性和无税非常重要。u2003u20034、摩根大通:将在岸中国国债市场纳入评估范围,考量是否应将其纳入新兴市场债券指数。如果评估通过,将有望吸引数十亿美元外资流入中国,进而支撑人民币汇率。希望对您有用。望采纳,谢谢
2023-08-17 23:52:223

美国里根政府上个世纪80年代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对策

  流动性过剩是当前宏观经济问题的主要症结。经济增长偏快,物价上涨较快,固定投资增速难缓,都是流动性过剩的必然结果。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明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已经十次上调存款准备金,五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央票净增约1万亿。央行采取的一系列调控措施应该说是有成效的。根据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9月末的货币乘数为4.46,比去年同期低0.55。但货币政策没有彻底抑制流动性继续增加。9月末基础货币余额比年初增加1万亿,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比上年同期高0.28个百分点。流动性过剩不仅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宽裕,也表现在基础货币投放等环节上,单纯从银行这个节点管理流动性很难完全见效。  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源头。2002年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并呈现不断扩大趋势。这导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进而货币被动投放过多。早在2005年,外汇占款就超过了基础货币,成为基础货币投放的唯一净渠道。截至9月末,外汇储备在过去5年里增加11850亿美元,由此投放的基础货币超过9万亿。今年前9个月,外汇储备就激增3673亿美元。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货币政策操作将依然处于被动对冲的地位。  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也是一种失衡。过去的一个共识是,国际收支顺差是国内经济结构和内部失衡的反映。现在的发展态势表明,外部失衡具有反作用,已经严重影响到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等内部均衡,加剧内部失衡的程度。  因此,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不单单是加大调控力度,更要扩大调控的广度,统筹兼顾内外均衡的调节,把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在结构性调整难以短期到位的情况下,不能坐视问题不管,货币政策要从紧,适当矫枉过正,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弥补结构性缺陷。  第一,树立大货币政策观。继续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信贷窗口指导等工具,抑制流动性过剩。除此之外,应把汇率政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纳入货币政策框架,统筹兼顾,彻底扭转流动性过剩的势头。  第二,发挥汇率政策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主要得益于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生产力的释放,国际产业的转移,中国商品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源不在人民币汇率。尽管升值很难逆转这种结构性变化所带来的贸易趋势,但汇率政策是调节国际收支的重要手段。发挥汇率的贸易调节作用,应关注有效汇率,而不仅仅是双边汇率。在日常汇率管理中,对篮子汇率实行动态管理。实际汇率的调整可以通过名义汇率和物价两个途径来实现,这两个途径之间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名义汇率的升值,能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在国际市场能源、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升值能够降低进口原材料的人民币价格,缓解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第三,下大力气解决升值预期惯性难题。总体来说,汇改是成功的,但升值预期惯性这一难题没有得到解决。汇改以来的人民币升值,没有带来升值预期的减弱。相反,由于基本匀速的小幅稳步升值,以及国际压力不断冲击,升值预期似乎不减反增。升值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升值预期。日本上个世纪80年代出现泡沫,根源就是升值预期惯性。由于汇率升值预期,当前资产价格上涨已经取代汇率升值、利差,成为吸引资本流入的首要因素。就货币政策而言,升值预期使利率处于较低的水平,容易出现流动性陷阱,刺激投资冲动,招致经济过热。打破升值预期惯性须有新思路。要继续坚持自主、可控、渐进的原则,深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扩大汇率弹性,提高汇率日波动幅度,让市场机制在汇率形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尽快实现汇率向均衡水平的调整。理顺汇率和经济基本面的关系,汇率机制应该能够容纳在特定阶段汇率走得更快些,扭转单边升值预期,引导汇率行为反映经济基本面状况,避免市场预期对政府意图和政策的依赖。  第四,引入外汇储备约束机制。为抑制储备过快增长造成货币投放被动,需要有计划地控制外汇储备规模,规定年度、月度新增储备上限,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和藏汇于民,分流部分顺差。  第五,进一步加强资本流入管理。巨额资本流入不仅加大经济过热的风险,也使未来面临集中流出的逆转风险。今年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资本与金融账户顺差扩大,上半年同比增长1.3倍。严格短期资本流入和结汇管理,强化跨境资金协调监管,是今年外管工作的重点,对抑制投机性资本和非法资本流动取得初步成效。为适应资本项目开放的需要,可以尝试引入市场化的价格型资本管理措施,如对资本流入实行无息存款准备金制度,根据信用等级确立借债资格,对外汇交易征收托宾税,改变资本流入的期限结构,控制资本流入的规模。  第六,继续有序拓宽外汇资金流出渠道。在综合协调基础上适度放松资本流出管制,包括落实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稳步推进个人直接对外投资,彻底改变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模式,实现跨境资本的基本双向对称流动格局,避免政策性和制度性的汇率预期扭曲,也为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打下基础。
2023-08-17 23:52:31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根据最终目标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分别如下:一、稳定物价最终含义: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二、充分就业最终含义: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失业率越高,对社会经济增长越是不利,因此,各国都力图把失业率降到最低的水平,以实现其经济增长的目标。三、经济增长最终含义: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四、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含义: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无论是顺差或逆差,都会对本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政府就需要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使其趋于平衡。扩展资料:目标之间关系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2023-08-17 23:52:525

资产价格泡沫的治理方法

近十年来,无论在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都成为宏观经济领域一个突出现象,比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近年的股市(包括整个经济)危机、美国近年网络泡沫以及墨西哥、俄罗斯、巴西等国的货币危机等。对于资产价格泡沫进行如何处理?有的经济学家强调在货币当局货币政策范畴内进行操作,也有的经济学家主张在市场方面进行操作,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不必要进行操作。资产价格的波动风险究竟是否在货币当局货币政策框架内治理资产价格泡沫,存在着不同认识与观点。由于金融创新及金融全球化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货币当局在实践中先后放弃了货币政策目标上的多重目标论(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相继转向盯住通货膨胀论,在货币政策操作手段上放弃了实行了近20年的货币供应量,而转向灵活的利率或汇率及货币供应量等工具变量。Goodhart(1995)、Alehain和Benjiamin(1973)主张用包含房地产和股票等金融资产在内的广义价格指数代替消费品价格指数等传统反映通货膨胀程度的指标,广义通货膨胀是传统意义的通货膨胀率和资产价格上涨率的加权。他们认为,新计量方法考虑了资产价格的变化,可以运用来指导货币政策,改善宏观经济的运行。货币当局一旦发现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即使在像消费品价格指数等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指标还比较稳定的时候,就应该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比如,日本货币当局如果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快速上涨的资产价格做出反应,就能制止“泡沫经济”的产生,避免“泡沫经济”破灭所造成的严重影响。Ceccchettit和Lindsey也有类似思想。但即使在盯住通货膨胀论中,也有入主张货币当局对资产价格泡沫无所为。Bemanke和Gertler(1999;2002)认为,公开公布的中期通货膨胀目标为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名义目标。这有利于货币当局灵活地稳定短期真实(实体)经济。只有当资产价格的变化影响到了货币当局对通货膨胀的估计,货币当局才能采取相应措施治理资产价格泡沫。他们认为,在资产价格泡沫中,往往伴随生产率的提高(ProductivityGains),这会抵消(至少是部分抵消)市场中的投机成份。同时,货币当局对资产价格的反应往往会造成市场中不必要的心理上的恐慌,其后果不可预测,这已为历史证明。他们使用了一个修正了的标准动态新凯恩斯模型(StandardDynamicNewKeynesianModel)模拟了货币当局作为(真实利率分别对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资产价格反应)的结果。他们允许信用市场中的信息因素(即贷款人对借款人的监督存在成本),并允许股票价格的外生性变化(即因非基本面变化而出现变化)。其模拟的结果显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对资产价格不作反应都是最优的一种选择。而且,积极的盯住通货膨胀(AggressiveIn—f1ation—targeting)在降低了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减少了产生缺口(OutputGap),二者呈“伴生(Accommodative)”状态。同时,产生缺口的减少会促进资产价格基本面的变化。所以,盯住通货膨胀政策最优的政策选择就是只对通货膨胀作出反应,而无需对资产价格的变化作出反应。Mishkin和Lucas也认为货币当局应当盯住通货膨胀而非其它。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货币政策实践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Greenspan尽管在1996年就警告过非理性繁荣(即资产价格泡沫),但对于美国证券市场中价格变化却一直慎于行动。以他为代表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第一,稳定的通货膨胀目标能为人们支配资金提供良好的前提,同时有利于公司业绩的改善,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并不出乎预料。第二,美国股市价格下降部分原因是上市公司拆股后导致的股票价格下降。第三,美国经济即使在价格下降后,其真实工资水平、商业性资本支出和生产率都比几年前要高,这一点与日本完全不一样。日本在资产价格下降后整体经济衰退。所以,格林斯潘进一步认为,资产价格泡沫首先是难以识别,即使货币当局能识别,但也无能为力,因为提高利率必然导致经济的衰退。当然,当泡沫破灭后货币当局应及时采取措施(Cure)。关于托宾税(TobinTax)的使用也是治理资产价格泡沫讨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托宾税源于托宾(J.Tobi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主张,即对所有的外汇交易征收比例很小的税金(比如0.1%或0,5%),将由此征得的资金用于克服世界上的贫困。其目的是“给国际资金融通的轮盘里掺点砂子”,从而使货币交易速度减慢,成本增加,以减少投机。有人借用了这一设想,希望至少能以增加交易成本的方式来治理资产价格泡沫。因为在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和成长过程中,资产需求方的需求总是与借贷(Borrow)特别是与过度借贷(OverBorrow)有关。因而,通过提高借款难度或借款利率,抑制过度的资产需求,这有助于抑制资产价格的膨胀。Shiller(2000)认为货币当局之所以不愿意对市场进行干预,有两个原因:一是相信市场有效;二是金融市场多样化。但他认为市场有效只是半个真理(Half-truth);金融市场多样化并不排除货币当局进行干预。他进一步认为,货币当局可以通过提高借贷的资本比例要求(即自有资金与借款金额间比例)来向市场发出信号,警告投资者不要过度借贷,同时表明希望市场降温的愿望。但也有人并不认为交易成本的提高对消除资产价格泡沫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如前面所述,Scheinkman和Xiong(2003)认为,交易成本的增加只能有效减少交易·频率,对泡沫的大小影响较弱。Deniel,Hirshleifer和Teoh(2002)认为应该在市场层面上消除资产价格泡沫。他们在对价格的不合理进行分析后,运用投资者心理学理论对消除价格泡沫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由于投资者有限的关注与处理能力及过度信心,所以政府决策应着眼于帮助投资者避免错误和提高市场效率。在自由市场中的措施一般是:(1)投资者智力、(2)企业对自己声誉的保护,以及市场中的中介机构产生的能力(如审计、评级等)、(3)法律(尽管关于法律在市场中的作用是存在争议的)。所以,他们认为,加强信息批露与财务报告的管理是有益于消除资产价格泡沫的。同时,要限制企业的虚假广告,加强投资者教育。另外,政府要改善自己的行为,如长期通货膨胀及变化的货币政策都会对投资者产生不良影响。当然,政府也可以在特定的情形下对市场进行直接的干预,还可以限制某些交易。关于信息批露,他们建议批露的信息应当是明显的(Salient)和易于处理的(EasilyProcessed)。政府应该规定相应的信息批露时间、方式、内容、格式,便于投资者得到和处理所批露的信息。他们同时建议适当限制一些中介机构(如经纪商、证券分析机构)的推荐或分析等行为,以免误导投资者。
2023-08-17 23:53:191

帮忙! 关于中国自从建国以来中过的经济变化历程的内容

新中国经济史论老田新中国早期的快速工业化过程,与西方国家以私人资本主导工业化的历史经验完全不同,是国家主导型的“非西方的工业化道路”。这就使得新中国早期的经济发展,与建立在西方国家工业化经验基础上的经济学知识积累,缺乏明确的对应关系,相应地,研究新中国早期的经济问题,如果把研究视野局限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认识框架里,肯定无法给出适当的理解和评价。新中国与西方经验的明显区别在于:工业化进程的主导力量是政府而非私人资本,经济主体和劳动者的地位也与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私人企业极为不同,而且中国的资源禀赋也与西方国家完全不一样:体现在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存量和相对价格都不一样。由于中国主流经济学家们多年来过分执著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因而未能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历程作出适当的总结。主流经济学家们强烈表现出想要垄断“改革的解释权”的意愿,但是对于“改革”本身的认识却很可怜,吴敬琏在回顾经济学界几次重要会议的文章中间透露,他们在理论上基本是靠“道听途说”和“现炒现卖”来提出政策主张的,并没有对于发展中国经济的全面认识和通盘考虑。人们今天普遍认识到改革的结果是“医疗改革不成功”、“市场换技术的设想失败了”、“企业改革把企业彻底改垮了”,只要想想主流们在理论上心中无数,在对中国经济现实的把握上又是以一知半解的西方理论进行“生搬硬套”的,那么,这样一场“盲人骑瞎马”的摸索走到今天,确实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主流经济学家们至今仍然拒绝对过去的历史,作出起码的反思和总结,而且还以扣“反改革”帽子为手段,阻挠别人对改革历程作出适当的反思。这其实也很好理解,他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总是要做点什么才好,“面子价值”对主流们来说也许并不为零;特别是今天主流们的学术地位联系着巨大的职业利益,“反思改革”有打破主流们“话语权垄断地位”的危险,毕竟没有了垄断地位就肯定没有高收益。由于认真总结和反思新中国过去的经济建设历程,已经与主流们的职业利益相矛盾,因此总结工作就只能由主流之外的人士来承担了。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更重要的利益高于主流经济学家们的职业利益总和,也高于主流和非主流的观点分歧。总结和反思工作,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过去、现实和未来却越来越重要。客观上就需要有人作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因此老田就不揣鄙陋,作出一些尝试性的工作。由于过去在理论建设方面所存在的欠缺,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历程的总结从来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我们今天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总结和反思,将不得不更多地求助于对经验和现实的记录和叙述。注重事实和经验,显然是认真总结历史的起点,如果简单地套用某种现成的理论,对于那些无法适应既定理论的现实就只能是强行“加工”和扭曲,这样的总结工作就肯定显得“削足适履”了。我的总结工作,将始终把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技术进步的条件、中国的资源禀赋和管理成本问题,作为分析的主要线索。国内已经出版的各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在叙述方式和内容安排上,多未能突破“宣传提纲”的局限,共同点是声称“社会主义好、公有制好、计划经济好”,再后来,这些教材按照“时代要求”不得不加上市场经济就是好的内容,就显得“理不直、气不壮”了,再作为宣传提纲都已经不合格了。一、 新中国的快速工业化目标与“近代史共识”新中国早期的发展目标,其实是由近代史所给定的重大问题决定的,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和目标上,应该说整个中华民族都是有共识的。针对近代史中间中华民族面临那些最急迫的民生问题和安全问题,无论是左派还是右派,也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有共识,问题上的共识基本上可以借用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民生和民权”来简洁地表达。这三大问题反应在国家经济发展上,就是要快速完成工业化进程;毛泽东在一九六四年底继续为“大跃进――快速工业化战略”辩护的时候,就自动回到孙中山那里,说“我们的先辈孙中山先生,在本世纪初期就说过,中国的未来将有一个大跃进。”快速工业化战略的内容和作用范围,按照一九六四年三届人大的表述就是要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先进技术和工业基础上去支持国家安全目标和民生目标的实现。“近代史共识”已经给定新中国一个历史性的任务:为解决国家安全和民生问题,需要快速工业化战略来支持这两大目标的实现。新中国的建设目标,可以说是因应“近代史共识”而来的。中国是工业化进程的后来者,等到新中国进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先进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之中。中国早期的追赶战略,在技术内涵和跨度上就必须面对这个非常大的差距。追赶战略的生效,意味着中国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通过高积累政策快速实现技术的进步和装备过程。中国的大跃进:竭尽全力弥补失去的时间。约翰牛(英国)被中国骑手甩在后面,象征着中国决心凭着自己的工业发展来击败西方社会。(转引自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P366)由于新的机器设备、厂房乃至规模巨大的交通系统建设,都要求大量的剩余沉淀为实物资产,这样的剩余积累和沉淀的规模带来的快速工业化进程,无论如何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跃进”。每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要点,以及技术进入装备相应的产业部门所需要沉淀的经济剩余数量(示意图的面积)。示意图的含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在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在传统农业时代,就要求有高于庄园自己自足水平的稳定需求,这个稳定需求是工场手工业稳定经营的前提,相应的社会条件是能够在农业时代制造一个“高消费群体”。中国历史上每到王朝末期,社会分化程度急速上升,倒是有一个这样的庞大群体产生,问题在于这一暴富群体剥夺平民剩余水平的水平太高,常常平民阶层的基本生产和生存条件,结果破坏社会政治稳定,导致平民揭竿而起,使得历史上政治革命周期性地发生,最后“高消费群体”随王朝灭亡而消失,超出一般“自然经济的学费水平之上”的市场容量就消失了,无法支持工场手工业长期经营和经验积累达到发明机器的程度。也许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除非存在对外低成本转嫁内部矛盾的条件,在传统农业时代就不存在“高消费群体”支持工场手工业长期经营的可能,近代英国的工业革命前提恰恰是联系着低成本的对外扩张过程。第三次工业革命,则要求实现机器的智能化过程,把机器操作者的经验积累用自动控制系统来代替,这一次的技术主要与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积累相关。而第二次工业革命联系着大机器生产和交通系统建设,要求大量剩余沉淀为机器厂房等,这是高积累政策无法超越的原因,西方先行国家的积累过程在时间上长达上百年,单位时间内的积累强度要求就低;特别是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扩张政策,往往把积累的成本和代价转移到国境之外去。中国缺乏把积累成本对外转嫁的空间,也实际上缺乏慢悠悠来进行积累的时间,高积累和大跃进都是在中国特定的“时空紧约束”下的唯一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机械引入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大机器和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技术革命(智能化机器和人力资本)快速工业化战略或者“大跃进”,最经典的表述是刘少奇在一九五七年第八届全国工会代表大会上给出的: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要赶上或者超过英国。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一起被总称为“三面红旗”。而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宣传运动中间,“三面红旗”被确立为“政治正确性”的标准,为普通民众所充分掌握,这一宣传运动本质上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制造认同”的过程,因为认同的提高总是意味着管理成本的降低。“三面红旗”看上去是带有“口号”性质的宣传措辞,但具有十分具体的制度内涵:就是要在农村强化基层政权的动员能力去组织丰富的劳动力,进行密集的劳动投入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包括农田水利建设,以此保证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的高产稳产,满足工业化和人口增长的需要;而中国有限的经济剩余,优先分配给重工业,以支持快速工业化战略。“三面红旗”的核心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的根本制度安排,其实质性的制度内涵包括快速工业化战略下的剩余分配顺序和劳动力动员两个主要方面。三面红旗的制度内容在一九五六年关于八大政治报告的决议中间确立下来的,并非形成于人民公社运动期间:农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水平和轻工业发展的速度,而且也影响着重工业发展的速度。我国目前农业生产还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要,今后必须用更大的力量发展农业。但是,在最近的将来我国还不能有很大的农业机械工业和化学肥料工业,还不能进行很大规模的垦荒,水旱灾害也还不能迅速根治。因此,目前农业增产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充分发挥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合作化这个优越条件,依靠合作社的集体力量和政府的支援,采取兴修水利、增施肥料、改良土壤、改良品种、推广新式农具、提高复种指数、改进耕作方法、防治病虫灾害等项措施,来增加单位面积产量。(《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七日)快速工业化战略要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段内,实现大规模的投资,要求有限的经济剩余集中使用于重工业。重工业单个项目的巨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往往无法筹集到足够的剩余以支持这样大的投资强度,物资平衡在省市这样的范围内也往往无法解决,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平衡,这就要求中央政府起到更多的组织和主导作用。一九五八年毛泽东曾经要求进行地方分权和企业下放的改革,实际上是不成功的,为此他在一九六二年的七千人大会上做了自我批评(他对于“三面红旗”从来没有后退过,也从不检讨)。………………(以下省略字数若干,楼主如有需要,请登陆下面网站看全文)
2023-08-17 23:53:378

张明 | 金融开放的维度、次序与风险防范

注:2020年12月18日,由中央 财经 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中央 财经 大学全球金融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中央 财经 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双威大学杰弗里·萨克斯可持续发展中心、第一 财经 研究院和普华永道中国协办的“第九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后疫情时期全球经济的恢复与结构性变化”。会议特邀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研究员发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大家好,非常荣幸来参加这个会议。我准备就金融开放的主题,讲四个问题。 第一,金融开放的四个维度。 金融开放是一个非常广的概念,至少可以分为四个维度,第一是金融市场的开放,具体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投资额度的开放,第二方面是机构的股权比例的开放,最近中国在这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第二个维度是资本账户的开放。第三个维度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第四个维度是货币的国际化。 这四个维度的开放各自都有一个最终目标。对于中国来讲,金融市场的开放指的是对境内外投资者投资额度完全放开,对境内机构的股权比例完全放开;资本账户开放最终的目标是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自由浮动,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就是成为能和美元、欧元相提并论的第三大国际货币。 第二,金融开放维度的不对称格局。 迄今为止,金融市场开放与资本账户开放这两个维度呈现出非常强的不对称性。中国的金融市场和资本账户,对外国投资者的开放程度要远超过我们对内地投资者投资于海外市场的开放的程度。换句话说,在资本账户开放领域我们有很典型的宽进严出的现象。举个例子,2019年9月我们取消了QFII和RQFII额度限制,理论上来讲外国机构投资者可以大量的投资于中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但是我们在QDII的开放方面,额度管理相当的严格。最近因为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我们在QDII的额度管理方面稍微有一些放松。 目前我们不对称的金融开放格局的形成,主要是2015年“811汇改”后,为遏制本币贬值的压力而采取的,未来我们应该尽快纠正这个不对称的金融开放格局。 第三,金融开放维度的次序安排。 谈到金融开放四个维度的优先次序,最优先的不好讲,但希望最后一个是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根据我们研究团队的研究,资本账户的适当管理是中国防范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最后一道防火墙,它的拆除应该慎重,并且需要一些前提条件。比如目前,我们的金融市场在加快开放,但是资本账户的开放还是比较审慎的。 关于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这两个方面应该统筹起来看。从国际经验来看,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爆发金融危机,都是因为形成了资本外流和汇率贬值之间的恶性循环,两者相互强化,最后形成了触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在目前我们国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根本消除之前,要么资本账户开放可以快一点,但是汇率机制市场化应该慢一点。要么汇率的形成机制可以快一点,但是资本账户开放应该慢一点。 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情况,应该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与此同时保持适当的资本账户管制。 第四,金融开放下的风险防范。 在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前瞻性地防范风险,要做好风险防范的预案。 第一个维度,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之后,我们必然会迎来短期的大进大出。 不要认为外国资本一定会持续流入,他们对利差变动非常敏感,证券投资的波动性也是非常强的。这两年沪港通北上资金的波动性就非常强。 未来如果短期内资本大进大出,我们应该怎么来治理?从目前来看,宏观审慎政策是一个更好的治理方式,比如托宾税。 此外,短期资本大进大出必然会导致汇率的频繁波动,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好,是不是到了一个能够承受汇率非常大幅波动的时候,在短期内我们是一步到位走向自由浮动好,还是有一个汇率的目标区,在这个目标区内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但是一旦逼近目标区的上下限的时候,管理会加强。自由浮动与汇率目标区孰优孰劣,我们可以讨论。 第二个维度,最近几年来中国国际收支的脆弱性有所加强。 一方面,地下渠道的资本流动规模依然较大,从目前发布的数据来看,在今年2季度资本外流的规模很大。另一方面,虽然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经常账户顺差异常地好,但是过去两年萎缩得比较厉害。过去两年我们的国际收支表有这样一个特点,也即经常账户余额加上金融账户余额,等于一个规模较大的地下资本净流出。在这个情况下,再考虑到金融开放可能带来更大规模的跨境资本流动,我们需要提防国际收支异常波动带来的潜在风险。
2023-08-17 23:53:531

金融学二专论文题目和提纲

金融学专业二学位论文选题 题号 论 文 题 目J1 我国融资租赁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2 我国融资租赁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3 “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运作模式分析J4 “中部崛起”的资本市场支持J5 ETF国外经验借鉴及中国制度建设J6 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J7 按揭贷款的风险及防范J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9 保险基金投资研究J10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对基金业的影响J11 表决权信托研究J12 不良贷款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13 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障碍及对策J14 财务管理视角下的国有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研究J15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J16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国际比较J1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动态学分析J18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现状评述J19 盯住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分析J20 短期资本流动与金融脆弱性J21 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J22 对完善银行同业拆借运作管理机制的探讨J23 发展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考J24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与突破路径J25 反洗钱的成本与收益研究J26 房地产信贷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政策J27 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建设的思考J28 公共债务管理问题J29 公司并购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30 公司型基金与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政策选择J31 公益信托问题J32 构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几点设想J33 股权分置改革问题J34 股市规范化与政府行为的规范化J35 关于融资租赁创新的探索J36 关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思考J37 关于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问题J38 关于托宾税的讨论J39 关于我国财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J40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上市问题的思考J41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方案评析J42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分析J43 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研究J44 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研究J45 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J46 国际资本流动与资本管制J47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研究J48 国外外资银行监管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49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资本充足率角度的理解 J50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累积的阶段性与体制成因J51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本分析J52 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问题探讨——一个历史演进和制度变迁的视角J53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J54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有关问题的研究J55 国有商业银行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56 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研究J57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研究J58 国债柜台交易与证券市场的发展J59 国债市场的发展研究J60 货币替代的影响及对策J61 货币危机理论述评J6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63 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J64 货币政策与资本资产价格J65 机构投资者行为研究J66 集合资金信托业务浅析J67 加强和完善在华外资银行监管J68 加强内部控制 防范银行经营风险J69 建立我国有问题银行的处理机制J70 建立与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J71 结汇资金来源构成及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J72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73 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财务会计的影响J74 金融创新与银行核心竞争力J75 金融电子化进程中的安全建设J76 金融分业监管与混业监管的效率比较J77 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J78 金融风险的市场化补偿机制J79 金融机构反洗钱分析J80 金融机构破产制度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J81 金融监管体制创新:从分业到混业J82 金融监管效率的理论分析与经验判断J83 金融企业上市:背景、效应和策略J84 金融企业上市问题浅析J85 金融全球化趋势下我国银行业监管问题探讨J86 金融全球化与货币政策J87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主权J88 金融体系的国际差异与成因分析J89 金融体制与经济现代化的互动关系J90 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分析J91 金融危机的预警体系研究J92 金融需求变化与县域金融机构市场定位J9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存续发展之路分析J94 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J95 经济转轨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J96 境外资本流入的途径、规模与影响的实证研究J97 利率风险的实证研究J98 利率市场化的体制效应与经济效应J99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100 论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J101 论发展我国公司(企业)债券J102 论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J103 论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商业银行运作体系J104 论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与我国对策J105 论金融工程在公司并购中的运用J106 论金融控股公司——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设想J107 论民营企业融资结构及其优化J108 论年金信托在我国的发展J109 论票据风险的特点及防范措施J110 论权证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运用J111 论商业银行基层行防范票据风险的有效途径J112 论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思考J113 论商业银行信息披露与金融监管J114 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J115 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J116 论投资银行在公司并购中的作用J117 论投资银行在金融业中的地位J118 论网络银行的发展J119 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J120 论我国发展直接融资的必要性J121 论我国股票市场的财富效应J122 论我国股市的“晴雨表”与“政策市”J123 论我国交易所基金(ETF)的发展J124 论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J125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J126 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构建J127 论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J128 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市场风险的策略——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及风险管理J129 论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对策J130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J131 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金融业务的创新 J132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J133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J134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对外开放J135 论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J136 论县域金融市场发展J137 论新形势下信托公司盈利模式的构建J138 论信托模式的资产证券化J139 论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功能J140 论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J141 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J142 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可持续性问题探析J143 美国现代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144 美元化的成本和收益J145 民间借贷的现状、困境与发展出路J146 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与组织结构研究J147 农村信用社的道德风险研究J148 农村信用社的股权机构与治理结构J149 农村信用社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J150 农村信用社的预算软约束问题研究J151 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J152 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研究J153 农村政策性金融改革问题J154 欧洲货币一体化及其对亚洲货币合作的启示J155 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发展方向J156 企业债券市场的风险评估及管理J157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问题J158 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环境及其改善J159 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抑制与金融市场发展J160 欠发达地区民间借贷规模与结构的实证研究J161 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制度与结构的创新研究J162 欠发达地区农户信贷资金需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163 欠发达地区乡村债务的规模、结构、风险与效应J164 区域货币合作浅析J165 区域金融发展的一般理论研究J166 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J167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机构变迁J168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政策支持J169 区域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协调研究J170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J171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J172 人民币汇率机制与货币政策J173 人民币自由兑换研究J174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控制J17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的对策研究J176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度量及防范J177 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研究J178 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与内控制度建设J179 商业银行非信贷资产管理研究J180 商业银行分销渠道发展初探J181 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与风险控制J182 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问题研究J183 商业银行上市前后财务管理比较J184 商业银行特殊性的历史考察J185 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有效途径J186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187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服务收费的探讨J188 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实证研究J189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现状及对策J190 上市公司业绩的动态分析J191 市场经济中政策金融的发展J192 试论我国金融企业上市的特殊性J193 试论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J194 试析制约我国消费信贷发展的因素及抒解对策J195 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J196 通货膨胀与我国寿险业的发展J197 投资银行与资产证券化J198 投资者保护基金设立的思考J199 托宾Q值理论在我国的背反J200 拓展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的思考J201 外汇市场做市商制度研究J202 外资银行进入对中资银行的影响研究J203 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利弊分析J204 完善与发展基金市场研究J205 问题金融机构的处置方式比较J206 我国MBO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J207 我国保险公司上市问题J208 我国保险市场的开放研究J209 我国保险市场发展研究J210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J21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J212 我国公司融资模式研究J213 我国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214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化战略J215 我国国债发行方式研究J216 我国国债规模研究J217 我国国债期限结构设计J218 我国绩差上市公司的业绩变动分析J219 我国金融创新的制度分析J220 我国金融风险的制度性成因及对策探讨J22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因素分析J222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考J223 我国民营银行设立路径选择与发展探讨J224 我国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J225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与商业银行改革J226 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227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探讨J228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模式J229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研究J230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J231 我国上市公司IPO定价研究J232 我国上市公司收购中的若干问题及政策选择J233 我国上市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关系研究J234 我国上市公司要约收购问题研究J235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问题研究J236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模式研究J237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238 我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与商业银行改革J239 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及其发展策略探讨J240 我国网络银行体系的完善J241 我国银行客户经理制完善与发展J242 我国银行业改革中的银企关系探讨J243 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风险管理研究J244 我国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245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战略J246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路径及风险防范J2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完善与发展J248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环境与对策J24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规范化发展的思考J250 我国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研究J251 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定位及评价J252 我国资本市场制度风险成因及防范J253 西方汇率理论的最新进展J254 西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方法借鉴J255 西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及对借鉴J256 现代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拓展策略分析J257 现金需求的规模与波动性研究J258 小额农贷的风险及其分担、补偿机制研究J259 新兴市场的汇率制度选择J260 信托——优化企业融资结构新途径J261 信用评级与银行业监管J26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J263 亚洲货币合作有关问题的探讨J264 亚洲货币合作中人民币的作用J265 银企双赢最大化的发展策略探讨J266 银行改制上市与治理结构改善J267 银行结算操作难点与对策分析J268 银行卡业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J269 银行危机解决方案评析J270 银行危机理论述评J271 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J272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设计J273 银行信托合作初探J274 引进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作用J275 预算软约束与资本配置效率J276 债务危机解决方案评析J277 正式金融制度安排与民间借贷的生存空间J278 证券公司退出机制研究J279 证券市场投资者信心重塑J280 证券市场与现代企业制度关系研究J281 证券投资机构超常发展与国有商业银行对策J282 证券投资基金与商业银行协同发展的思考J283 政府干预下、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与治理机制改革J284 指令驱动制度与报价驱动制度比较研究J285 中国《反洗钱法》的基本框架研究J286 中国贷款利率风险定价实证研究J287 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研究J288 中国地方政府债权市场发展研究J289 中国房地产信贷业务的现状评价与政策建议J290 中国风险投资业的现状、问题与改善对策J291 中国个人信用制度研究J292 中国股票期权的实践、难点与政策选择J293 中国股票市场的风险防范与化解J294 中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产生的原因及治理J295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制度创新研究J296 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与修正J297 中国股市走势与经济走势的异动机制J298 中国国债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299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J300 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J301 中国金融风险现状及化解对策研究J302 中国金融市场培育与拓展J303 中国金融职能的嬗变与反思J304 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可持续性探析J305 中国民间金融的现状、问题和治理对策J306 中国农村居民储蓄函数研究J307 中国企业并购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308 中国契约型基金的制度缺陷J309 中国区域性金融政策的比较J310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研究J311 中国网络银行发展与金融监管J312 中国小额信贷组织体系研究J313 中国信托业:契机与发展空间J314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研究J315 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问题J316 中国证券市场演进的历史考察J317 中国证券市场风险存在的客观基础J318 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系重构J319 中国证券市场诸多二难困境的历史透视J320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出路J321 中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制的变迁与反思J322 中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323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思考J324 中国资金外逃的规模及影响J325 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问题研究J326 中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研究J327 中小企业板市场的风险探析J328 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J329 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差异及选择策略J330 中小企业信贷约束问题的实证分析J331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成本问题研究J332 中央银行再贷款法律问题研究J333 中央银行资金安全制度研究J334 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研究J335 重债务国(HIPC)的债务问题研究J336 主权债务违约的理论分析J337 主权债务重组机制分析J338 主权债务重组中的法律问题J339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J340 专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与效应J341 资本管制的效果分析J342 资本市场的差异与公司融资J343 资本账户自由化的理论及政策分析J344 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中的若干政策问题J345 资产证券化问题研究J346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最新进展J347 论我国信托机构在理财市场中的行业定位J348 银信合作途径探讨J349 信托业与证券业,合作还是竞争?J350 银行不良资产化解中的信托思路J351 论信托在房地产融资中的作为J352 论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国际化取向与实现路径J353 信托业产品创新思路研究J354 年金信托与年金保险的比较研究J355 论信托模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运用J356 抵押公司债信托——推动企业债市场发展的新思路J357 对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引入信托融资机制的思考J358 我国信托业监管的有效性分析J359 对建立我国信托业风险缓冲机制的思考J360 对我国建立信托受益人保护基金的思考J361 对构建信托机构评级指标体系的思考J362 我国信托机构的产品组合与风险状况考察J363 产业转型中的融资租赁功能考察J364 国际融资租赁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365 对我国租赁机构业务定位的思考J366 租赁公司融资新思路——租赁债权证券化J367 论我国融资租赁业的创新发展思路J368 商业银行关系借贷问题研究 J369 贫困群体金融服务创新研究J370 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J371 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J372 社会酱与小额信贷J373 金融机构战略联盟管理研究J374 结构金融产品的设计与风险防范J375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J376 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研究J377 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378 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问题研究J379 中国银行业跨国并购问题研究
2023-08-17 23:54:023

赵峰的学术成果

发表论文1.赵峰,高明华. 金融监管治理的指标体系:因应国际经验[J] 改革(CSSCI),2010.9.2.赵峰,高明华.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与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经纬(CSSCI),2011.2.3.赵峰,马光明. 政治关联研究脉络述评与展望[J]经济评论(CSSCI),2011.3.4.赵峰,马光明. 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及对策[J]上海金融(CSSCI),2011.5.5.赵峰,高明华. 中国证券监管治理的国际经验借鉴与评估体系重构[J] 改革(CSSCI),2012.7.6.赵峰,高明华.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吗?[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12.8.7.赵峰,赵 洋. 存款准备金率频调对银行流动性的政策效应测度[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CSSCI),2012.5.8.赵峰,高明华. 企业家能力、信息披露水平与审计师选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CSSCI),2013.8.9.赵峰,杜雯翠. 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发布会观点综述[J]经济研究参考,2010.48.10.赵峰,高明华. 企业家能力、信息披露质量与上市公司绩效[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7.11.赵峰,孙瑜晗.“托宾税”的实施效应及其在中国的推行设想[J]价格理论与实践(CSSCI),2013.7.12.高明华,赵峰. 金融危机成因的新视角:治理风险的累积[J]经济学家(CSSCI),2011.3.13.蔡卫星,赵峰. 政治关系、地区经济增长与企业投资行为[J]金融研究(CSSCI),2011.4.14.马光明,赵峰. 论差别地位货币体系的潜在弊端[J]国际贸易问题(CSSCI),2010.7.15.肖松,赵峰. 法律、投资者保护与权益资本成本[J]经济与管理研究(CSSCI),2010.5.16.赵峰,丁娟娟. 三层委托代理关系下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J]价值工程,2008.7.17.赵峰,高明华,《中国金融监管治理评估指数研究》,同时入选“第一届《金融研究》论坛”、“第四届亚太经济与金融论坛”和“第十届中国经济学年会”,2010年.18.赵峰,高明华. 《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能降低权益资本成本吗》,同时入选“第六届公司治理国际研讨会”和“第八届中国金融学年会”,2011年.19.赵峰,杜雯翠,《高管薪酬指数评价范围与方法》,载高明华著《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第40-51页.20.赵峰,张文艳,《信息披露分项指数排名及比较》,载高明华著《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2010)》,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第1版,第101-143页. 专著著作1.《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9月,专著。2.《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201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2月,参编。3.《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报告2010》,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参编。 参与课题1. 2011年,北京工商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与权益资本成本(QNJJ2011-11),项目主持人。2. 2012年,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政治关联、企业绩效与权益资本成本——基于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12YJC630308),项目主持人。3.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研究——基于国有企业分类改革的视角(12AZD059),项目成员;4.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终极产权、利益侵占与投资者权益保护(09BJL023),项目成员;5. 2012年,英国SPF项目The Reform of China SOEs in View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egulation,项目成员;6. 2012年,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研究,项目成员;7. 2013年,国家985项目,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指数”研究,项目成员;8. 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公司治理分类指数系列,项目成员;9. 2013年,中国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08-0067),项目成员;10. 2013年,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率先形成消费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居民消费的视角(SZ201310011006),项目成员。
2023-08-17 23:54:091

最早对金融化发展提出疑虑的经济学家是谁

  最早对金融化发展提出疑虑的经济学家是托宾,美国人,1918年3月5日,詹姆士·托宾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的香槟。。  托宾早期的研究为凯恩斯主义的整体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所著《通向繁荣的政策—凯恩斯主义论文集》中文版,包含了托宾先生12年里撰写的43篇以政策为导向的论文,体现了他的经济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  无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其他领域,能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名词是了不起的事情。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居然有“托宾的Q值”、“托宾税”和“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四个之多。这不仅在经济学界是奇迹,在其他领域怕也不多见。托宾早期的研究为凯恩斯主义的整体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所著《通向繁荣的政策—凯恩斯主义论文集》中文版,包含了托宾先生12年里撰写的43篇以政策为导向的论文,体现了他的经济理论思想和政策主张。  从五十年代后期起,托宾写了一系列关于当于当前经济问题的文章,这些文章汇集成册,名为《国民经济政策》,于1966年出版。托宾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经济学的各个领域。在经济计量方法、风险理论、家庭和厂商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经济理论、增长理论和需求管理政策的实用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他最突出的研究贡献是金融市场理论中的资产选择理论及其与消费和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即传动机制分析。前者是他在1958年发表的《作为对付风险的行为的流动偏好》一文中提出的,后者是在他1952年发表的《资产的持有和支出决定》、1968年的《建立金融模型的陷阱》(与别人合写)和1969年的《货币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等论文中提出的。这些也是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最主要论著。七十年代以来,托宾的重要著作和论文包括:《经济学论文集,宏观经济学》(1971年),《新经济学的过去十年》(1972年),《增长过时了吗》(1972年),《十年来的新经济学》(1974年),《经济学论文集:消费和经济计量学》(1975年),《经济学论文集》:理论和政策》(1982年)等。
2023-08-17 23:54:241

徐奇渊的作品

1. 徐奇渊,《我国政府债务中短期风险与长期风险考量》,《地方财政研究》,2014年第11期。2. Qiyuan Xu, Fan He, The influence of Renminbi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China"s macro economy, CIGI paper, forthcoming, Nov., 2014.3. Panpan Yang, Xiaoqin Li, Qiyuan Xu,Value-Added Effective Exchange Rates for China: Facts and Implication, working paper, Aug, 2014.4. 徐奇渊、陈思翀,《中日关系紧张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第1期。5. 杨盼盼、徐奇渊,《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趋势脱钩:中国将发挥关键作用并受益》,《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1期。6. Qiyuan Xu, Panpan Yang, Neither Fixed Nor Floating: Moving towards to a Basket, RIETI-CASS-CESSA Joint-Workshop, Industry-level Exchange Rate and Asian Integration, Focu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18 November 2013, Tokyo7. Qiyuan Xu, Panpan Yang, Yue Liu,Renminbi 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for Third Market Competition: An Approach Based on Disaggregated Trade Data,China & World Economy / 20–35, Vol. 21, No. 5, 20138. Bin Zhang and Qiyuan Xu,RMB"s Internationalization under the System of Limited Exchange Rate and Capital Account Control, in China and the World: Balance, Imbalance and Rebalance, edited by Shao Binhong, Brill Publishing, pp 237 –253, 2013.9. 徐奇渊:《欧盟:走向联邦还是分裂?布鲁塞尔智库对话(2013)纪实》, 《国际经济评论》10. 徐奇渊、杨盼盼、刘悦,《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基于细分贸易数据的第三方市场效应》,《世界经济》,2013年第5期11. Qiyuan Xu and Feng Tian,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U.S.-China 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y (BIT) on China"s Economy, in Capital Account Regulations and the Trading System: A Compatibility Review, edited by Kevin P. Gallagher, Leonardo E. Stanley, published by Boston University, 2013, pp. 101-108.12. 徐奇渊、熊爱宗:《日本的量化宽松并不松》,《中国外汇》,2013年2月1日13. 徐奇渊:《日本债务的安全期》,《中国外汇》,2012年第12期14. 徐奇渊、张斌:《中国经济:寻找宏观温和、微观骤冷的一致性》,《上海金融》,2012年第11期。15. 张斌、徐奇渊:《汇率与资本项目管制下的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16. 徐奇渊、何帆:《人民币国际化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影响——基于人民币跨境结算渠道的分析》, 《广东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17. 徐奇渊:《人民币汇率对CPI的传递效应》,《管理世界》,2012年第1期。18. 徐建炜、徐奇渊、何帆:《房价上涨背后的人口结构因素:国际经验、理论与中国实证》,《世界经济》,2012年第1期。19. 徐奇渊(编):《国际学者论人民币国际化》,《国际经济评论》,2012年第1期。20. 何帆、徐奇渊、徐秀军:《以开发性金融推动周边金融合作》,《中国外汇》,2011年第5期。21. 何帆、张斌、张明、徐奇渊、郑联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第3期。22. 徐建炜、徐奇渊、黄薇:《央行的官方干预能够影响实际汇率吗》,《管理世界》,2011年第2期。23. 徐奇渊:《对CPI指数讨论的回顾与评述》,《统计研究》,2010年第12期。24. 徐奇渊:《2010年CPI下半年走势展望》,《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第6期。25. 李婧、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市场驱动力探索》,《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26. 徐奇渊:《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及其对人民币的启示》,《金融评论》,2010年第4期。27. Qiyuan Xu:A Study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JPY and CNY, Fukino Project Discussion paper series, Hitotsubashi University, No.013,2009.28. 徐奇渊:《轮胎特保案的警示:中国贸易政策应该反思》,《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6期。29. Bin Zhang, Qiyuan Xu: Lessons for China from Financial Crises: A Comparison Based on East Asia Financial Crisis and Sub-prime Crisis, CASS and East Asia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EABER) Conferenc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South and East Asia, Beijing, 14-15 May, 2009.30. Fan He, Qiyuan Xu: China"s Exchange Rate Regime, The 11th NBER-CCER Conference on China and the World Economy, CCER Beijing University and NBER, July 2-4, 2009.31. 张斌、徐奇渊:《中国的通货膨胀:寻找完整一致的解释》,《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5期。32. 徐奇渊、李婧:《国际分工体系视角的货币国际化》,《世界经济》,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世界经济导刊》全文转载,2008年第5期。33. 徐奇渊、李婧、刘力臻:《人民币汇率与国内地区差距》,《统计研究》,2007年第8期。34. 徐奇渊、刘力臻:《香港人民币存量估计:M1口径的考察》,《世界经济》,2006年第9期。35. 徐奇渊、刘力臻:《货币国际化扩张中的政策行为》,《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第1期。 1. 徐奇渊、杨盼盼: 《人民币国际化,苦练内功不可少》,《人民日报》,2014年7月10日(23版整版文章)2. Qiyuan Xu, Appreciate Yuan Depreciation, China Daily, March, 2014.3. 徐奇渊:《市场失灵、托宾税、不可能三角》,《清华金融评论》,2014年3月。4. 徐奇渊:《欧洲智库的生存之道》,《财经》,2014年2月24日。《红旗文摘》转载。5. 徐奇渊:《安倍经济学:初见成效、但滞胀风险上升》,《经济日报》,2014年3月20日。6. Qiyua Xu, A Wall for Chinese, Financial World, August, 2013.这篇文对英国的签证政策进行了批评,被英国政府资深官员评论为:“The FW article … w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getting the UK government to change its mind”.7. Qiyuan Xu, Has the Chinese central bank really taken a hard line on liquidity? , Bruegel Blog, July 1, 2013.8. Qiyuan Xu, China needs to set its services free, Financial Times, April 15, 2013.9. 徐奇渊:《欧盟缓征金融交易税背后》,《人民日报》,2013年7月9日10. 徐奇渊:《日本:怎一个“债”字了得》,《经济日报》,2013年2月20日11. 徐奇渊:《国际视角下的中国物价走势》,《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第6期。12. 徐奇渊:《大宗商品价格的弱势震荡期》,《人民日报》,2011年5月23日。13. 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和选择》,《当代世界》,2011年第1期。14. 徐奇渊:《亚太经济:在增速放缓中趋向平衡》,载于《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世界经济黄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15. 徐奇渊:《亚太经济:复苏态势巩固》,载于《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16. 徐奇渊、张明:《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人民币国际化进展》,载于《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0年1月。17. 徐奇渊:《世界银行投票权改革的微妙性解读》,《资本市场》,2010年第6期。 高海红、张明、刘东民、徐奇渊:《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与重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经济学系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2013年。何帆、徐奇渊等:《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经济学分析》,“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上海,2008年。徐奇渊、刘力臻:《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汇率问题》,中国金融出版社,北京,2009年。刘力臻、徐奇渊:《人民币国际化探索》,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 1. “China and its role in international policy”, “China rise to global power: What does China want and what should Europe want from China?” Europe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ECIPE), Brussels, June 4, 2013.2. “A Good Multi-polar or A Bad One?”, “Rethink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System – Moving towards a multi-polar currency system, The 6th Asia-Europe Editors" Roundtable, Asia-Europe Foundation (ASEF), Bangkok, Oct. 13, 2012.3. “What Contributed to the Bubbles in the Late 1980s?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HITACHI Visiting Research Project, Tokyo, Mar. 2th, 2011.4. “Development of the Offshore Renminbi Market—It is not Successful as It Seems to Be”, RMB Internationalisation Roundtable Workshop in HK, HKMA(Hong Kong Monetary Authority),Hong Kong, May 23, 2011.5. “The Influence of Renminbi"s Cross-border Settlement over Interest Rate, Exchange Rate and FX Reserves: a Prospect Analysis”, Current Financial Issues in China, KDI( Korea Development Institute),Seoul, July 21 , 2011.6. “China"s Economy since the Sub-prime Crises”, Annual Conference for Danish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Sydbank, Copenhagen, Sep 29, 2011.7. “Commodity Price: Drivers and Trend”, Conference on Asia Macroeconomics, Lessons of Inflation from the Emerging Economies. Economic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DRC), Beijing, Nov 25, 2011.8. “China"s Economy: Problems and Advantages”, Workshop on Global Economy Research, Dec 9, 2011, Seoul, Bank of Korea.9. “A Study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JPY and CNY”, Fukino Project, Hitotsubashi University,Tokyo, Oct. 8, 2009.10. “A Study of Currency Internationalization: JPY and CNY”, Financial Reforms, Macro Policies and Currency Internationalisation: the Case of China, HKIMR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for MonetaryResearch), Hong Kong, Oct 25, 2009.11. “Patient or Doctor? Role and Strategies of China”,7th Asia-Europe People"s Forum, APEF Workshop on Alternative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Beyond Debt, Aid and the IFI,Beijing, Oct 9, 2008. 1.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协调金融改革与实体经济结构调整》,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2014年9月。2. 《2014年新兴经济体走势、影响及中国对策》,《中国社科院<要报>》,2014年1月。3. 《欧盟对中国反垄断和补贴的关注及我应对》,《中国社科院<要报>》,2013年9月。4. 《中日关系紧张已对双边贸易产生了显著冲击》,《中国社科院<要报>》,2013年9月。5. 《中欧光伏争端达成解决方案:三大潜在影响》,《中国社科院<要报>》,2013年8月。6. 《强化光伏双反案终裁最后防线,推动中欧提前达成和解》,《中国社科院<要报>》、《新华社内参》,2013年6月。7. 《美国国债问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11年8月。8. 《汇率大幅升值:同途殊归的日本和德国》,《人民日报<内参>》, 2010年19期。9. 《中国怎样参与世行改革》,《改革<内参>》,2010年26期。10. 《关于我国参与G20伦敦峰会基本立场的建议》,《中国社科院要报》,2009年5月。11. 《美国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中国社科院<要报>》,2009年4月。
2023-08-17 23:54:311

求复旦大学金融考研的考试科目?

复旦大学金融学考研试题(拒绝隐藏!!!)复旦大学199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 报考专业:国际金融 考试科目:货币银行学与国际金融 .Bzt Ix0 一.填空题 9^gUm x (1)第一部分(12分) nM AN_}8! 1.在同一时点上,因金融资产期限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利率组合,称之为 。 x5G 0)X)= 2.外国银行驻美国分行在美国金融市场上发*的定期存单称为 。 AK3^L*% 3.1983年9月,我国国务院决定在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央行职能,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已不再对 办理存贷业务。 &S&w.R1b~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发钞银行是 。 t1lyo=c 5.巴塞尔协议颁布以后,在实现资产充足率达到80%的前提下,银行设法提高资产收益率,这就要求银行领导层转变管理观念和经营策略,重视 管理。 I.? T 6.被排除在货币定义之外,但又和定义中的某些金融资产颇为相似的金融资产称为。 ?f6`bi7dO 7.财政部为弥补赤字财政而**政府债券,当央行从市场购进这些债券时,就向商业银行提供了超额准备金,从而使商业银行得以扩张信用,这一过程形成 。 TO"C,Pn# 8.在我国,企业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被认为是 。 +ujtYGu 9.西方经济学者定义货币的实证法强调货币供给具有重要意义,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对 有主要影响。 ,G9{;31 10.在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证券,其期限最长不超过 个月。 NzAM 11.在金融创新浪潮中,银行发行以其发放的抵押贷款为担保的证券,这种业务创新称为 。 d&M=/gG"> 12.在金银复本位的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的交换比率是由 决定的。 e@FWtyp (2).第二部分(12分) > Vr9$?%U> 13.为帮助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制度转型而引起的国际收支困难,国际货币组织于1993年4月设立了一项新的贷款,称为 。 -S}t{; 14.在确定最适度货币区标准中,蒙代尔强调 。 D%)iN 15.1992年9月, 和 退出了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体系。 1~)hAxw 16.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基本帐户包括 和 。 b[QpTarkE0 17.贬值改善某一国贸易条件,必须满足 的条件。 ^|AS8:" 18.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输出点决定了 。 t/8@ %n.7 19.复汇率可分为经常帐户汇率和资本帐户汇率,后者又称为 。 "p`r0GB 20. 浮动汇率制度具有通货膨胀倾向,主要表现在 效率。 3=uKz ! 21.借款人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国际债券叫 。 :-OxJE 2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前夕的“凯恩斯计划”采取 原则,而“怀特计划”采取 原则,基金组织基本上建立在 原则上的。 0AR>16 23.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已实行自由兑换的国家,对其货币与 的兑换进行限制,并不影响其货币自由兑换的地位。 s j%v d 24.成员国在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部分提款权余额,再加上向基金组织提供的 构成了该成员国的储备头寸。 bYIxN~0TI 25.根据蒙代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搭配,当一国面临经济衰退,失业以及国际收支捏差时,应该采取 的财政政策和 的货币政策。 hS+ Kk>k 26.根据斯枉的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认减政策搭配,当一国面临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顺差时,其实现内部和外部均衡的政策分别为 和 。 <6@;;MIu 27.基金的份额决定了一国在基金的 , , 。 e!Q8 N%_ 28.MONEY---OVER----MONEY LEASES 的中文名称是 。 +TMrCX 二.名词解释(16分) `mogK@rM= 1.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 BV1v M 2.Trade Weighted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g|XtMC;< 3.金融抑制。 k;Q7+i! 4.港币联系汇率制。 rJ#6gA)gZ! 三.简述题(20分) NH:YOR~fE 1.鲍莫尔(W。J。baumol)模型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什么地方? pnf5pU 2.简述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内容(1992年---------2002年),你认为欧洲共同发行货币后的头3年,共同货币将会是一种与美元平行的强币还是相对较弱的货币,为什么? i0Dvgr, 请运用货币同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s?/fu" 四.论述题(40分) 6aJ|Oa 9 (1).近1—2年来,关于人民币汇率应该升还是应该降的争论十分激烈,已形成国内外都十分关心的焦点。请问:1.总结归纳一下争论双方的理由(各列出5条以上)。2.从本国经济的宏观面和微观面出发,阐述并证明个人的看法。3.从国际和区域(包括港台)经济关系的角度出发,阐述并证明你个人的看法。 ")6&"?!c (2). 评述利息率和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理论根据。并说明战后以来发达国家怎么样在利息率和货币供给量之中进行中间目标的选择。 ^A;"[cY vYF7yqq z5PW` Y 复旦大学199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W5/_"K&r qO9vPSXjR bTlrMxK 报考专业: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 考试科目:金融学 ik$CT#1 一.填空题(20分) Cyb"tkp`E6 1.根据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帐原则。凡有利于国际收支平衡顺差增加或者逆差减少的 mnM%hQH 或 均记入贷方。 #(pu/IXNA 2.如果商业银行浮动利率资产金额大于浮动利率负债金额,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该银行的利率将 。 HJC8D2g{ 3.打卫。休莫关于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价格机制,称为 。 jggax%L9f 4.凯恩斯在“流动性偏好说”提出的因投机动机而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与 有关。 ^O"0uk, 5.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的支出增减型政策与支出转换型政策的根本区别在于 。 [,U3tSq?g 6.目前,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应当根据 来定义货币,确定货币供应量的范围。 [Myr4J 7.实际汇率的含义有二种,一是以名义汇率减去通货膨胀率,二是以 。 Tm+JoeT 8.在当代, 成为各国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 dQ6`jNp2y 在套利交易中,为规避两种货币远期汇率变动的汇率风险,通常将套利与 同时进行。 K>Ve]I 10.在财政收支出现赤字时,财政部持有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倾向于减少,这会 8sP !4add 基础货币。 g`(BA t 11.中央银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被迫在外汇市场买入外汇时,会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通过在公开市场*出等额证券,基础货币回复到原来水平,这种*作方法称为 。 IF7Fk` 12.决定货币替代的因素包括:本国货币的汇率,相对通货膨胀率和 。 7t K IkB 13.基础乘数表示的是 与派生存款的倍数关系。 ym _,Se+Q 14.特里芬关于储备需求数量管理的比率法认为储备与年进口额的比率应该维持在 。 ^Z0A| 15.在IMF的普通贷款中,最基本的两类贷款是储备部分贷款和 。 Gm}*|w.QO 16.如果以1950年各类商品价格总水平基数为100,测算出1994年的物价指数为286.2,这说明1950年到1994年物价总水平提高了 。 uW:i"fEb 17.1992年英镑和里拉危机后,欧洲货币体系将允许波动的幅度放大到中心汇率的上下 [* < 各 。 FY#~Kv2(B 18.货币派强调 在整个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 Ck,HKrH$ 19.资金缺口是指 之间的差额。 uv0zHNa 二.名词解释(中文回答,20分) cS^.*B2 1.Delor"s Report > F8| B%E4 2. The Shiftability Thoery ^w:,7$rFB 3. Overhang )rtw,[,T 4. Strategy of Conquest "n5)k+ ! 三.简答题(20分) Ub(EQ" 1.请比较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关于贬值效应的记述。 ?NLs-X]f 2.“货币供给新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与“旧论”比较,其新颖之处何在? {k}$6Ge 四.论述题(40分) nIp=`mZn& 1.请分别运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分析下列人民币汇率问题:(1)1994年----1997年,人民币对由贬值和对外升值并存的现象;(2)1998年初到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三次和两次下调美元和人民币利率,美联储9,10两月先后两次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根据此,谈谈你对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走势。 rll1h<{K 2.一国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哪些?根据这些报道,分析基础货币的各项决定因素以及基础货币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Q`+AG k,!!bG [NZ[6*z9o 复旦大学200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qru 4@ y eB HDLJ`KJu 报考专业:财政学 金融学 考试科目:金融学 PW^NFZ ; 一.填空(20分) +`kCD9_V{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为 。 ~><S6ucgM 2.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中, 占很大的比重,是我国基础货币吞吐的主要渠道和调节贷款流向的重要手段。 ,1a5lq,o 3.利率的变动引起公众财富的增减,进而影响私人消费开支的变动,这称为利率的 @X.4gg$ 效应。 ;SjqJOa 4.60年代,美联储为了改善国际收支和促进经济增长,在公开市场*作中实行“扭曲*作”,** 期公债,购入 期公债。 [w e""Q{ 5.目前我国各银行开办的活期储蓄存款,从货币银行学理论来看,是西方银行的 存款。 =q%f[b8v 6.凯恩斯的利率---投机理论认为,人们预期利率上升,社会 对货币的需求。 }{,[ ]g 7.中央银行业务*作情况集中反映在一定时期的资产负债表上。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调整 1rR~s ,影响 ,间接调节 实现对金融宏观调控。 R"bL _xD 8.偿债率是指 。 &^j66e:+ 9.欧洲货币市场的利率体系的基础是 。 ?IS2fP.V= 10.劳尔森---梅茨勒效应认为,贬值引起的自主性吸收的变动趋势是 (增,减)。 e#Y>[B 11.在固定以及浮动汇率制下,都存在的自动调整机制是 与利率机制。 _k>n={I 12.BP曲线越平坦,就意味着资金流动度越 。 5&ss-RK 13.货币论认为,本国国民收入增长会使本国货币 (升值或贬值)。 .".JE?p 14.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在当期应该追求的经常帐户余额是 。 mR/F r8 16.流出美国的美元超过美国黄金储备的余额被称为 。 v^S >Z`| 17.金本位制下的内外均衡实现机制是 。 +(fH^oLcg 二.名词解释(20分) L"7 p$W 1.金融衍生工具 h +i.>+ 2.信贷承诺与信贷限额 at)6` 4{~ 3.内源融资 v+` `p 4.国际投资头寸 |[ r#m{T 5.对冲基金 dquxy! c 6.托宾税 IQ%M+6 三 。简答题(20分) i7DIZW=%Y 1.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固定汇率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效力如何? m"<gg:T#8 2.货币供给外生性和内生性的争论有什么政策含义? 31/) Vncd 四.论述题(30分) &,dWtWs 1.请分析199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关系,并论述在当前形势下,应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实现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 N!eb"; 2.金融创新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创新活动形成一种趋势?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新的积极意义何在,同时带来哪些问题? D[;ho"& F9p<KH^Fd 04年金融联考真题 wP.4vnx 不定项选择(2分*10,略) 1LO| n(& 名词解释(5分*6) Js3;L 科斯定理(微观)、自动稳定器(宏观)、格雷欣法则(货币银行)、票据发行便利( ~6:J?N 国金)、有效汇率(国金)、巴塞尔协议(货币银行) /-8 }W0_CA 计算(8分*3) S`;jJ.*; 1、完全垄断与完全竞争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的比较计算(微观) @GNdc+]9 2、债券价格计算(04考纲样题原题、投资) 7*}o O< 3、根据抛补利率评价原理计算远期汇率(国金) HTTXaRH) 简答(8分*3) kII|>zJ 1、什么是挤出效应,影响因素(宏观) 1wE<QT~m 2、影响国际储备量的因素(国金) I0"5t_Vu5 3、证券抵押贷款和证券抵押协议的区别(货币银行) ^IqNFUm 论述(前三个选作两个,16分*2;后两个选作一个,20分*1) g T"E d 1、比较垄断和竞争的效率,联系实际论述我国反垄断的措施。(微观) \%> 0P,EK 2、失业的类型、危害、治理措施,论述我国反失业的政策。(宏观) M+<603"J 3、什么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主要的中介目标,能否将货币 r*x.Euu 8 供给量和长期利率同时作为中介目标(宏观+货币银行) IzuA G 4、国际收支顺差对一国经济影响、论述我国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国金) Ml"eu)N& 5、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原则、方法,论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货币银行)
2023-08-17 23:54:464

银行的流动性要求主要来自负债方面的要求

错误。银行的流动性要求来自于负债和资产两个方面。流动性是指银行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到期支付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的能力。西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之一。银行的清偿力,一般由银行的资产和负债比例与结构所决定。西方货币银行理论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强调银行资产结构在期限方面应正好和它的负债结构相适应。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不一定相适应,只要银行能迅速将其资产变卖或能获得其他机构在信用支付方面的保证,仍可保持其清偿力。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
2023-08-17 23:55:291

企业托宾q值等于

资产重置成本/企业市值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在实际操作中,重置成本可以用企业的净资产代替。
2023-08-17 23:55:581

流通性和流动性有什么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6:491

托宾Q理论的意义

经济学家托宾于1969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系数,即“托宾Q”系数(也称托宾Q比率)。该系数为企业股票市值对股票所代表的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在西方国家,Q比率多在0.5和0.6之间波动。因此,许多希望扩张生产能力的企业会发现,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额外生产能力的成本比自己从头做起的代价要低的多。托宾的理论为分析资本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Q理论也成为连结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重要根据。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Tobin Q=(MVE+PS+DEBT)/TA,其中:MVE 是公司的流通股市值,PS 为优先股的价值,DEBT 是公司的负债净值,TA 是公司的总资产账面值。在实际操作中,总是采用BV-企业账面值。托宾Q的含义是企业使用多少社会资源,为社会提供了多少财富。作为比率,托宾Q的含义是每单位资源财富为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因而托宾Q表现以价值计量的企业效益。公司市场价值即该企业的股票及债务资本的市值; 资产重置成本即该企业基本价值,也就是说白手起家重新创造这个公司的现有状态所需要的钱。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扩展资料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Q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Q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反映在货币政策上的影响就是:当货币供应量上升,股票价格上升,托宾的Q上升,企业投资扩张,从而国民收入也扩张。根据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Q↑ → 投资支出↑ → 总产出↑凯恩斯在《通论》中也表达了类似的思想。按照凯恩斯的逻辑推理,如果建设一家新企业的成本高于购买一家类似企业的成本,资本家就没有理由建造新的企业;而另一方面,如果一项新工程虽然造价很高,但只要能让其股票在交易所顺利上市并有利可图,则人们未尝不可进行该项投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宾Q理论 
2023-08-17 23:57:062

流动性和流通性的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7:303

反全球化的著名运动

近年来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至少有下列数起: 1999年11月 美国西雅图反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千上万群众抗议世贸自成立四年来推动的贸易自由化政策。2000年4月 美国华盛顿五一劳动节前夕游行,两万名工会、劳工组织和环保人士反对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约有1350人被警方逮捕。2000年5月6日在泰国,有数千名群众抗议在清迈举行的亚洲开发银行(ADB)33届年会。2000年9月11日 澳洲墨尔本 围堵世界经济论坛(WEF),示威群众组成人链,希望阻止作为全球富豪和统治精英的俱乐部的论坛召开。2000年9月26日 捷克布拉格 反对世银、国基会(IMF),连续多天有一万五千人堵塞会场周围街道,捷克的总统哈维尔派出军警镇压,甚至有纳粹党徒协助警方。2000年10月底 韩国首尔 抗议第三届欧亚高峰会(ASEM),韩国民主劳总和学生与市民团体发动三万工人、学生团结一致反对全球化,喊出“另一个世界是可实现的!”。2000年12月6日 法国尼斯 反对欧洲联盟(EU)高峰会议,共计八万来自各地的示威者,包括欧洲工联(CES)发动的工会会员冒雨游行,反对大财团控制下的欧洲和欧盟一体化政策,争取一个保障人民生活的欧洲。2001年1月27日 瑞士达沃斯 反对世界经济论坛,瑞士军警以防范暴动为由,阻止来自欧洲各国群众到来示威。在地球的另一端,巴西的阿雷格里港,一万人参与名为“世界社会论坛”的民间会议,讨论有别于财团主导的全球经济秩序和社会模式。2001年4月 加拿大魁北克 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协定,钢铁工会会员、环保人士和左翼团体走在一起,共同反对贸易协定,指出它方便大资本的剥削自由,使美洲各国工人的待遇竞相向下调低,使财团利润需要凌驾于环境保护之上。2001年5月1日 世界各地 国际劳动节,世界各地都有大规模的游行示威,反对官商全球一体化政策,要求保障劳工权益。2001年6月16日 瑞典哥特堡 反对欧洲一体化,八万来自欧洲各国的群众,反对欧洲联盟进一步推动经济自由化及抗议美国总统布什到访。警察更开枪打伤群众。2001年7月20日 意大利热那亚 抗议八大工业国会议(G8),创纪录的十五到三十万群众聚集在热那亚街头,遭到警方强力镇压,一名青年当场遭警方射杀。以上所列只是较大规模的抗议行动,事实上,在全球各地都有大大小小反对新自由主义、反对全球化的斗争。在东亚地区,除上述的韩国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相对强大的菲律宾外,反全球化运动也有所发展。邻近台湾的香港,是跨国资本推动中国私有化进程的重要据点,早在1997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年会时,就有反对阵线的组成,进行了示威活动。2001年5月,财富论坛在香港举行会议时,《全球化监察》及部份学生、民间团体,举行了反对富豪瓜分世界,主张全球资源人民共享的抗议行动。在日本,2000年7月在冲绳召开的八国高峰会也遭遇了抗议者,现在日本的进步团体也在筹组ATTAC(Association for the Taxation of Financial Transactions for the Aid of Citizens,国际上重要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1998年创立于法国,创立的初衷是要课征托宾税Tobin Tax,以管制资本流动,在尼斯示威和巴西世界社会论坛中都有重要角色)的日本分部,准备更积极的推动反全球化运动。
2023-08-17 23:57:461

影响法制的因素

重典治国论 评【摘要】传统社会以降,“重典治国”在各朝不同时期备受统治者青睐,似乎成为稳定政治经济局面,实现长治久安惯用且重要的政治运行和法制工具。但重典治世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往往难以完成统治者的决策预期,收效了了,最终难以逃脱成为历史陈迹的命运。在认清辨明重典给传统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的同时,不应妄自断言仅是法典之严苛性造成了社会动荡,阻碍了社会进步的步伐。反之,应当透过制度体表剥离并审视导致重典失效的权力结构、社会文化氛围、法文化为背景等要素群体,反思而进取,此乃是国人不可偏废的重要任务。传统社会以降,历代统治者依赖“以刑为主”的东方本土式法制路径,而“重典治国”现象在各朝不同时期也备受青睐,似乎成为稳定政治经济局面,实现长治久安惯用且重要的政治运行和法制工具。而由中国特有的政治、法制土壤所孕育的“重典论”,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具备的意蕴是有差别的,对社会的作用力也趋于殊途。剥离纷繁的表象,抽取各式重典背后承载的法文化,“重典论”思潮似乎也并没有随着中国法律的现代化更新换代而彻底消褪,却成为隐性的法制因素,供给着目的论化的思维方式,深刻影响着国人今日的法治进程。故而,在不断辩证借鉴、汲取中国传统社会法律思想经验,兼顾吸纳国外优秀法律制度的今天,归纳、总结重典治世所发挥之效用,使之浮于水面,愈加明确化,继而认清利弊,抽取其中的合理性因素,扶正法治化轨道,乃是国人不可偏废、僭越的社会工程。一、重典治国理论之解构(一)重典论之源流概要翻阅中国历史,即可发现“重典治国”理论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上古伊始,发端于礼、刑之中国法,在刑始于兵,刑、法并无二致的年代,实则反映着一部古人类社会群落逐步发展壮大的演化史。国家产生后,统治者为建立统治,维持秩序,启用所谓“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1]之道:邢之目的即为树立权威,使“民不敢犯”[2],“禁奸止过”[3]以确保有条不紊。从人类演进学的角度审视法源于刑之事实,也能窥见人类发展史乃至法律制度发展史的诸多共性。但中国法之流变有其自身的轨迹。重刑亦非万能,当鉴于史上因滥施刑罚适得其反,遭至民众反抗而湮灭统治权的事例,统治者蹒跚般学会,应在可控的范围内掌握权力行使的适当性,提出了以轻刑、仁政为表征的“以德配天”、“德主刑辅”、“一准乎礼”“礼法合一”的施政方针,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国家政治较为安定、经济得以渐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创造了有利的成长期,达到盛世。但是“约法省刑”之国策并非彻底游离于重典论设置的框架之外独立生存。于此相反,由于中央国家的形成从始便依靠着集权化的政府万能主义,决定了盛世亦当在此框架项下适度发挥而变形、衍化——其始终不能也不愿摆脱“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4]的行为范式,遵守“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5]之法则。看似重典论在法则中位居下位,然而其在较短时期内针对特定对象或为实现特定目标,从重从快,善于高速营建起“以刑去刑,刑去事成”[6]的初始局面,在稳定秩序方面,拥有毋庸置疑的高效性和合目的性,以至于可作为实施其他后续统治行为的有力保障……这些均是轻、中二典在“运行——收益”坐标系中考察时间占用、整体行为效率上无法比拟的。是故,重典治世绝非单纯仅在“乱国”发生,而有着更广大的作用空间和运行范畴。(二)传统社会重典治国理论之解构在对重典治国理论进行实践考察,剥除历代对重典不一的执行理念或表达方式,寻找其中共性时,实则在明确两个概念: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和“重典”概念本身。其一,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学者指出,古中国所谓法,“一方面就是刑法,另一方面即官僚统治机构的组织法”[7],简言之,系由公权力国家行政执法规则和相应治理罚则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始终难以超脱“法自君出”、“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模式,生长出如同西方那样弱化集权条件下独立完备的私法系统。造成此种局面,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也自然非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但必定成为考察重典治世效用时不可或缺的历史土壤和理论基石。中国法制结构决定了法制之锋芒为“士制百姓于刑中”[8]:通过对统治者治下的社会下层进行公法为主要形式的法律约束达到治世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国人不曾受到统治者施加的私法色彩法律准则的控制。自古便存在的“家族法”、民事习惯,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推行的官办、督办经济法律制度,经济发达时期培育的民事法律大量出现,在推翻有学者认为中国“无私法”论断的同时,确也说明这些法律措施相较刑事公法而言,不太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中国法的特点。故而,“夫法,所以兴功惧暴也”[9]的“典民”结论即定,统治者所关注的刑控社会下层对象,自然为广大的底层人民,以及为其所用的庞大行政官员机构、被皇权所弃不予保护的贵族群体等(在本文考察中可视为微量化特殊对象),而对最为底部百姓的操控,很多时候是在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完成的。易言之,高位统治集团以法治官,打造较为高效的官僚结构便能实现统治目的。若假设统治者单纯要求重典在适用于底部群体时达到“禁暴止奸”之效果,而由于官僚实质上也应归属于统治集团,便在适用法律时会产生与适于民众有别的效果,则对重刑结果的追求也会不再纯粹。其二,重典之界定。传统社会末期,统治者对封建法度的意义作有如下总结:“国家刑罚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10]。而其中“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可达到“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 [11]之功效。似乎重典所传达出的意味仅停留于严刑峻法、用刑苛重,能够从刑种的严酷和刑度的不着边际来体会。实际上,要准确给“重典”下一个定义,应当首先建构于整个法律体系层面,顾及其应当具备的下列特征:1) 其体系严密,适用领域深广,并经过历代不断修正而得到完善发展。以刑事法为例,不论上古,且从先秦战国时代之始奴隶制五刑以降,经历后世各代“轻刑”之改革而达成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再到封建社会中后期部分苛刑的复兴及至滥用、重新入律,形成了体制严谨、“疏而不漏”的宏观体系,甚至甚多行政、民事法律责任都会被施以刑罚制裁,如唐律中有“凡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的规文。后世欲了解各代法律制度及政治经济环境,大致也可从所立刑罚和具体规文中窥视一二。2) 其成文法范式呈现严苛性,同时存在大量特别“法”细胞,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奴隶制五刑之严苛被逐步改良而更新为封建制五刑,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许多人类蛮荒时代具有的同态复仇、肉刑充斥的现象,代之以较为文明的刑罚,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中依旧保留了“罪人以族”、充军、刺字、枷号等罪,明清时代更以凌迟入律,彰显了传统重典的严酷性特征。同时,肉刑残余在一定时期以镇压、整肃、争权为目的被滥用而肆虐兴盛,但往往不存在成文的法律依据,被归为法外酷刑。但因注意到法自君出,大体也可将其视作某种意味上的特别“法”,只是缺失了常规法律制度所应具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被赋以较大的伸缩性和随意性补充了重典实施的威力。其弹性还表现为,存在大量同罪异罚的情形构成重典体系中较为重要而特殊化的组成环节:按受罚主体待遇的迥异程度可将此环节作一二分:一方面被免除部分乃至全部的法律义务,诸如赎刑之适用;另一方面则可能承担重于律文规定的刑罚,抑或被施以特别“法”所定的极端刑罚。3) 其类型繁复,具有强烈的合君权目的性,决定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具不同的内涵,并伴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依据制定和运行重典的统治需要不同,区别出即如学者归纳的几种模式:极端重典主义、重重轻轻主义、相对弱化重典主义及其他特殊化重典主义[12]。极端重典主义以秦朝刑法为典型,以繁于秋荼而著名于史。重重轻轻主义以北宋中期颁行重法地法和 “盗贼重法”、明代相较汉唐法制的“重其重法、轻其轻法”的刑法特点为代表。相对弱化主义则以主张“约法省刑”为代表,刑罚中正,多出现于国家初创或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需要长久时期修养生息之时。至于特殊化的重典推行,不宜归纳为上述任何一列,多是统治者为达到某种目的、由个人好恶及注意力之转移而发生,诸如明太祖时期颁行《大诰》、重典治吏,便具有强烈的政治整肃目的。同时,统治者通过施用重典欲达到社会秩序长治久安,万世为君的目的在史上不乏个别,惩治奸党、屠戮权臣,往往渗透了许多道德衍生的理想主义情调,而大多却事与愿违,此留待后文详述。故而,由上可以简单描绘出有关传统社会重典的轮廓:即一种为实现统治目的服务,依据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理想化设置而架构的,以统治权治下所有社会群体、机构建筑为施用对象,运用刑事法律为主体并结合特殊化制度工具所形成的全社会严密、灵活而具备相当弹性的法律制度体系。二、重典治国理论之效用考察与合理性分析(一)重典论之效用考察本文给出的重典论之意义界定系以整个传统社会法制结构的发展承继为背景,就某个历史时代为考量目标,由于统治者对重典的理解正如上文中学者给出的诸多分类方式那般所异,其欲施用达成的目的也有不同,从而在后世对重典论的绩效考察过程中,需要略作抽样区别。从较为狭隘的范畴入手,中国传统社会传承的人治氛围里,历来将开明专制主义奉为经典兴国政策,重典适用也自是以较为低级化的工具姿态非独立性存在于此制度土壤之中。故而,欲对重典制度的绩效得出相较合理与理性的结论,必须首先区分出较为适合开明专制统治生长的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既成事实,今日对重典的分类方式便在社会形态的选取中比作相应参照系。亦由此,上述分类中较为明显的,如同有秦一代等典型的极端重刑主义在考量该理论效用时,予以参照似属不妥。其次,相对弱化重典主义以使国家修养生息为立足点,多为修复脆弱的自然经济而设立。统治者总结历史,普遍考虑到暴刑荼重致使民众反抗、社会动荡,给统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后适度反省,能够识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13],此环境中,重典用为上层建筑,由其本身性质与较为脆弱的社会资源条件相左,决定了其不宜作为长久制度存在。于是乎当约法恤刑,弱化对广大民众适用的重典因素。此种政策多发于封建国家权力初创但保有较强的统治力,抑或公权力所能调配的社会资源数量尚处于上升趋势中的时期,经济政治制度本身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通过法制变革易于释放被前不合理桎梏所封闭的发展动力。此种重典制度的推行,一方面使得民生得以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易导致在重典治理对象中,可能对官僚群体的监控力度松散不足而日益滋生并加速此群体的溃烂。在此也应说明的是,在传统社会中盛行的诸如“八议”、官当、请、减、赎、免等制度,并非统归于相对弱化主义,正如上文所提及,是重典制中较特殊的同罪异罚环节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对重典制度的较强“离心力”,但囿于皇权权威的维护始终未能游离,但确对重典所达之效用有抵销之反作用。这样一来,衡量重典治世绩效较为上佳的样本,即剩下区分对象的重重轻轻主义和特殊化重典主义。重重轻轻主义重典模式有着纵横二向有别的不同意域:从纵向而言,以规范性法律文件传承的角度,指出后世重典较前期规文在适用对象和程度上的区别,这是历史差异的显示,如有明一代较唐律所作出的改进;从横向而言,是对当期使用法制时对象和程度的差别性规定。易言之,即同罪异罚环节中扩大受动主体承担义务的可能性部分,即如宋代“盗贼重法”“重法地法”之推行。传统社会笃信“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北宋时期,由于立国未经过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改革、外患深重、加强中央集权而形成的冗官弊政等因素,客观上塑造了一个阶级对立相对严重的时代,以至于统治中期便较早的开始显现危机,盗贼之患即是表征之一。对此,由北宋仁宗嘉佑6年始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代以恶治恶、加重打击贼盗力度而扩大施用的重法地法、盗贼重法等,依据今日传世的大料史料,似乎其从未能有效发挥统治者预期的治理效果。不但如此,还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混乱。如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京东、河北盗贼不禁,至白昼杀人于市,攻略镇邑,执缚官吏”[14];元丰年间(1078-1085年),李常知齐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在其治下,“盗贼遂清”。而到哲宗末年(1086-1100年),齐地“群盗昼掠涂巷”[15]……即便在京都附近,“ 盗贼充斥,劫掠公行”,作为执法主体的军队、官员多是“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纵能告捕入官,其余徒党辄行仇报,极肆惨毒,不可胜言”[16]。特殊化重典模式之特异,在于其非但不能彰显统治者所谓“审慎刑罚”,也不是出于如同北宋王朝那样严酷的统治环境,导致统治集团“被迫”推行严酷的法度,整肃社会秩序——决策者在主客观方面都未遭遇“窘境”。客观上,其时常处于较为安定的统治时期,甚至万象更新、盛世之状初见端倪;主观上,决策的制定并非外部因素推动的应激反应,而很大程度上是己身深思熟虑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依照自己的人格信仰和对自己利益的检讨。此种模式时常被筛选出的例子,即明太祖重典制贪之几十年风云历程。亲历社会底层疾苦的明太祖,对元末官员贪渎、政治腐败而遭灭亡感触颇深,故严厉法度,重典治贪,对封建官吏的严罚可称空前绝后。最为重要的是,其空前的完成了将久已存在的、体现各代统治者严苛色彩的法外酷刑即特别“法”因素转换为真正意义的制定法模式,使传统社会的重典体制更加完备化,尽管这些成文法实际发生效力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应看到,终洪武之世,其也未能助太祖达成事先所勾勒的清明政治的目标。凡举一例即可:洪武十八年,吏部考核全国布政司及府、州、县来京朝谒官员几千,其中所谓称职者仅435人。对此太祖晚年也认识道:“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17]至成祖永乐初年废建文仁政而沿用《大诰》收效不佳后束之高阁,《大诰》之刑渐渐弃用后数载,贪官污吏已遍布内外,显示了挣脱重典之束缚后强劲的反弹力。(二)适用重典之合理性分析由上,传统社会无论何种重典治世模式,收效均属了了,呈现整体低效甚至无正效用但却有长久活力的奇怪姿态。对此进行合理性解释的角度可有多个,但欲以单向的、法律制度模型的路径为切入点,应把握法文化、制度建构与发展史及其客观运行评价作为突破关键。首先,重典发挥的阶段性正效益对维护统治具有强吸引力,统治者可将其作为改变行使统治权不利局面,寻求优化时的博弈行为。中国古来之重典是成系统的,规范严密,且表现为某种封闭性的独立发展结构[18],立法和策略之行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自古而来较西方强烈甚多的集权型治理模式,也能将资源集中到足以确保由上而下执行某种制度初始阶段所要求的严格性,甚至严苛、残暴性。故而,重典推行在短期时间确实可如史料所描述的那样“彰善瘅恶,激浊扬清 ”[19]。虽然只是违法者受到重惩造成社会相关主体感到自危后,所受规制的社会反常暂时停滞甚至隐蔽的反应。然重典的最初作用力越强,其受用波及越广,影响便越深,停滞症状维持时间便较长久,虽然不乏孕育着更剧烈反弹的可能。但这不能不给统治者以想象的空间,继续预期所深恶痛绝的受动主体自觉进行良性转变,以至设想能秉承重法之效,最终消弭不安定因素,“以刑去刑”,长治久安。而在传统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和统治者所欲维护的简单生产基础下社会治理手段产生冲突,更凸现了无法与时俱进的一般法典修正补充技术的落后地位。为摆脱此种不利局面,采用有别于一般法制制约力的重典,不能不说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被迫放手一搏的无奈。其次,适用重典是统治者认可的,永葆国家机器运转动力所必需赋加的“托宾税”。在传统社会这架巨型机器运转二千余年的过程中,官吏始终作为统治者实现统治效能,控制普通民众不可缺失的组成利器。官吏集团与最高统治者之间本质上存在的是一种特殊雇佣关系:因为高度集权社会中权力之行使,实际亦是建立在地方权力为中央权力直接控制,却也过分集中的情况下。故各级官僚机构在中央之下扮演的角色,即为雇员也为在局部受制的大领主,系一种具有人格化的工具[20]。故“国家之败,由官邪也”[21]是古人对官之于国重要性的认识,于是坚守不放“治国莫大于惩贪”、“治天下首在惩贪治吏”[22]之圭臬。时时用重法剔除国家机器中不合理因素,整肃行政纪律,即如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学家所言为齿轮良好运转而不时放入细沙般效果的课税雷同,治理官员腐败懈怠而致阶级矛盾过分扩大化,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再次,适用重典反映了传统社会“礼法合一”条件下泛道德化的“和谐”行为预期。两汉以降,法律道德化色彩逐步加强,隆礼重法成为中华法系一大特色。引礼入法,一方面为统治者鼓吹“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宣扬仁政和统治地位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善用礼中丰富的道德规范培育发达的家法族规,使社会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金字塔状结构,也有利于减轻维护统治所需耗费的成本,“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惟“以德化天下 ”,“明刑制以齐之”[23],国家可长久矣。应该说,决策者乃至国民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并预设了人性向善的儒学基点,努力以道德化行为范式来改造既定的不合理因子,其中一方通过隆礼以导民向善,减少不必要的统治开支;另一方则企盼上为政以德、匡扶正义——权力义务极不对称两方群体在社会构建中共享着基于不同认识形成的“和谐”雏形表征之向往。但由于传统社会局限性,社会矛盾无法消解,人们注定长久面对大同理想和严酷现实之冲突。于是乎统治者每每“痛下决心”,对人性论稍作一修正,试图以灭除恶之人性的刚猛之法以恶治恶,树立权威,瓦解法制运行不畅的阻碍;国民也时常希冀青天在世,向给自己带来深重苦难的官僚腐败集团表达失望和愤慨情绪之时,事实上也早已偏离了人性善之预期,复燃原始复仇主义之观念,同时却也清楚意识到民众分散力量之孤立弱小,被迫对善治之论尚存遐想,有通过接受由上至下的重典洗礼来达到社会革新,重建“和谐”的心理准备和要求。作为传统社会法文化的标志之一,尚不能忽略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事实。重典之存,如果排除社会性因素而单独从研究决策者入手,时常可以发现重典适用的轨迹与君主自身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及心理状态的描绘极其相符。正是统治者“口含天宪”,不受权力约束,决策之合法性历来没有适格的评价标准,而合理性则可在决策定立时由下而上反馈得以损益,但依旧无法摆脱深烙有统治者自身对历史、社会现状、皇族利益思考和抉择之泥淖,甚至表达了其对以往自身经历“辛酸”面的反思或抵触、逆反情绪,重典的抛出也不外如是。
2023-08-17 23:58:472

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治理(论述)  (一) 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  由于通货膨胀的一个直接原因在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此当经济运行中出现较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时,政府往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抑制过旺的总需求。  1.紧缩性货币政策  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减少货币发行来降低流通中的货币量来抑制通货膨胀。  运用货币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  一是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二是提高利率。  2.紧缩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削减政府支出和增加财政收入来抑制通货膨胀。  运用财政政策来治理通货膨胀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增加税收,使企业和个人的利润和收入减少,从而使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减少;  二是削减政府的财政支出,以消除财政赤字、平衡预算,从而消除通货膨胀的隐患;  三是减少政府转移支付,减少社会福利开支,从而起到抑制个人收入增加的作用。  (二)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成本推进型的通货膨胀。收入政策指通过限制提高工资和获取垄断利润,控制一般物价的上涨幅度。  这种抑制性的收入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工资、价格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上涨幅度,甚至暂时冻结工资和物价。工资、价格管制通常采用道义劝告和指导、冻结工资等手段进行。  (2)利润管制。利润管制是指政府强行限制大企业或垄断性行业的利润,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三)收入指数化政策(减轻通胀的分配效应)  收入指数化政策又称指数联动政策,指对货币性契约订立物价指数条款,让工资、利息、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益部分地或全部地与物价指数相联系,使各种收入随物价指数的升降而升降。  我国治理通货膨胀的综合性措施(论述)  一、货币政策手段  2006~2007 年央行频繁运用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治理通胀。  1.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先后提高准备金率15 次,仅2007年就达到10 次,存款准备金率从年初的9%提高到年底的14.5%。2008 年上半年又先后5 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 月份上调至17.5%。  2.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2006 年4月28 日到2007 年12 月8 日8 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仅2007 年一年就先后9 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2007 年初的2.52%上调至4.14%,累计上调1.62 个百分点;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年末的7.47%,累计上调1.35 个百分点。  3.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自2003 年4 月启动发行央行票据以来,发行量就逐年扩大。2005~2007 年每年累计发行央行票据数额分别为2.79 万亿元、3.65 万亿元、4.07 万亿元。  4.运用窗口指导等间接调控手段。央行还运用窗口指导等间接调控手段,调节货币供求,稳定物价上涨。央行频繁的加息行为反映了其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取向。  5.结果遗憾的是央行采取的以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为代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速度。数据显示,2007 年5 月至2008 年8 月,广义货币量M2增速仍然高位运行。我国延续多年的“高通胀,高增长”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  6.调整不到位的原因:主要还是对这次通货膨胀的成因没有看清。此次通货膨胀并不是简单的成本推动型或需求拉上型,而是各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成本推动的作用,也有结构性特征,而且还有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新特点。使用单一的“数量型”政策工具难以解决各目标,同时证明了主要用于调控短期需求的货币政策工具对综合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效果不佳。  二、汇率政策手段  1.国际热钱流入的原因:当前,人民币升值预期是导致国际热钱流入的重要原因。这些热钱的进入,一方面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可利用资金;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投机的可能性,带来了更大不确定性。当务之急就是要改革我国的汇率制度。  2.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美国采取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美元贬值,我国庞大的以美元标价的外汇储备资产大幅缩水。因此,我国应改变以往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例如人民币对欧元的汇率机制。  3.“小幅快跑”可以尝试。有关学者提出人民币汇率改革进度必须在稳步上升的前提下,加快升值节奏,人民币升值既要改变一开始的“小幅慢走”,又不能跑得太快,“小幅快跑”是可以尝试的新措施。我国需要继续深化汇率管理体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政府也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4.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这也是汇率政策改革的重要方面。我国长期实行单一的汇率机制,在此次危机来临时显现出其不足。因此,需要改变汇率一味的单一升值趋势,在特定情况下允许汇率在合理的区间上下波动,增加汇率的灵活性。例如,当国际经济环境不佳时,我们可以采取适当贬值的手段。  5. “超主权货币”。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观点,他希望IMF 能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财政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发挥了积极作用。2008 年各项经济数据显示中央采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手段成效有限,货币发行量仍高于经济需求的货币量,但另一方面财政政策却更加有效。财政政策不仅可以调节需求,对供给方面也能产生影响,而且财政政策较少受到外部经济的影响,政策扭曲效果较小。  2.此次通货膨胀中农产品涨价是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政府提高价格管制能力,尤其要从根本上稳定农产品价格。四个方面:  (1)继续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生产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稳定;  (3)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用科技手段不断改造传统农业,使之规模化、机械化,真正实现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  (4)改革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和优惠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3.政府应加强对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4.政府需要运用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给予企业和居民各项财政补贴。  针对国际收支盈余增长过快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可以采取降低出口退税率,对国内稀缺的生产要素加征出口关税,减少出口。进一步削减进口关税,给予企业进口补贴,扩大进口,使贸易不平衡问题得以缓解。  对于流进我国的热钱,可以采取征收托宾税的办法,防止资本市场膨胀带来的通货膨胀,稳定汇率和减少资本账户盈余。  针对成本和结构型通货膨胀,财政政策要适时扩大增值税转型试点范围,降低企业税率,同时对受到通货膨胀影响较大的企业,如粮油面、石油、电力等给予财政补贴,以减轻这些企业由于成本上升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  5.通货膨胀还会对居民产生财富效应,尤其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最大。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政府要把财政支出不断地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领域倾斜,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使财政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化。这不仅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而且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扩大内需,保持经济有好又快发展。
2023-08-17 23:58:562

流动性和流通性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9:042

中国最近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

为重建国际货币秩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自牙买加协定签订以来,国际金融体系总体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于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至今没有形成全球性的制度安排,因此,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近30年来的国际金融体系事实上处于一种“无体系”的状态。不过,伴随着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经济区域化的快速发展,该体系也发生了一些局部性变化。大致而言,它包括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国际汇率制度呈现出以浮动汇率安排为主、多种汇率安排并存的基本格局。目前,全球有三类基本的汇率安排:一是独立浮动汇率安排,实行国家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二是固定汇率安排,包括实行货币局制度和传统钉住汇率制度的国家,以及已取消法定货币国家(如欧盟内部和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三是“中间道路”安排,即各种介于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之间的安排,如爬行钉住制、区间浮动制和管理浮动制等,主要包括一些外向型程度较高或国内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发展中经济体。据统计,2002年,在IMF的186个成员经济体中,实行上述三类汇率安排的国家分别占22%、48%和30%。 由于美、欧、日在全球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它们之间的浮动安排对国际汇率制度的性质具有决定性意义。就单个国家而言,浮动汇率安排的利益主要体现在可以维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并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调节国际收支失衡。但从国际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它至少包含两个缺陷:一是汇率的频繁波动将对正常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动造成不利影响,大大增加全球经济活动的汇兑成本和风险;二是容易引起汇率政策冲突,即运用本币贬值政策推行贸易扩张,以牺牲他国利益的方式维护本国利益。在过去一二十年里,尽管全球范围没有发生20世纪30年代那种竞争性货币贬值,但局部的冲突却时有发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的情形是较为典型的一个例子。而在工业化国家之间,从80年代后期迫使日元升值的“广场协议”到最近一个时期美元强势政策的调整,都充分显示美国在缓解其经常账户逆差时对于汇率贬值政策的依赖。 固定汇率安排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全部或部分让渡货币主权,换取汇兑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更强的国内财经政策约束。各种形式的“中间道路”则有可能兼收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的优点,并使本国货币当局具有一种相机抉择的自由。然而,在美、欧、日等大国货币频繁波动的情况下,无论固定汇率还是“中间道路”安排,实际上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不少研究显示,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1995年以后美元相对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造成了泰国等实行钉住美元安排的国家货币急剧升值,并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贸易竞争能力。 第二,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由于各国实行严格的金融管制,国际金融市场在国际收支调节中作用比较有限,许多国家的经常账户逆差调节主要依靠财政货币政策。在发生严重逆差时,也可有限地运用汇率政策,并从IMF获得一定的短期信贷支持。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各国可以方便地通过商业性国际融资弥补其经常账户逆差,从而避免采用财政紧缩等可能影响国内经济稳定的调节措施。作为一种基于市场的安排,国际金融市场的存在提供了充裕的国际流动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各国国际收支调节的代价。但在另一方面,它也产生了新的不稳定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它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结果是不仅经常账户逆差最终变得难以控制,而且常常为沉重的外债负担所累,甚至成为金融动荡的根源。 第三,国际资本流动缺乏有效监管,已经成为国际金融不稳定的重要源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资本管制的不断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目前,全球各类国际资本的日交易量已经超过1.5万亿美元。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缺陷,许多国际投资和信贷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做出的。在资本流向的国别选择上,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流动,常常发生“饱饥综合症”,即当看好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时,国际资本大规模涌向那里,而当这些国家因为资本过度流入而出现危机迹象时,国际资本又快速离去。因此常造成这些国家内外经济失衡,并最终导致货币和金融动荡。此外,在危机发生的前后,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大规模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参与更是加剧了有关国家危机的深度,并在危机的国际传递方面扮演核心角色。 第四,多边国际金融机构的功能存在严重缺陷,并且具有明显的不公正性。IMF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1973年后,该组织已不再具有对各国汇率安排进行约束的权力,其主要功能是对发生国际收支危机的国家提供短期信贷,以增强其清偿能力。然而,由于该组织长期以来资金来源严重不足,因此对于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不是行动迟缓,就是力不从心,而且常常附加紧缩开支和经济自由化等不切实际的条件。此外,正如1997年在对亚洲金融危机处理过程中所显示的,由于明显受到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利益集团的影响,该组织对于美洲以外危机国家的救援要求往往显得十分冷漠。这表明了该组织在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功能缺陷和不公正性。 第五,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成效甚微,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进展显著。目前,全球性货币金融合作的主要渠道是七国首脑和财长会议。总体上看,这个协调机制常常流于形式和务虚,很少具有实质性内容。近年来,IMF和国际清算银行也在试图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但或者成效并不显著,或者对各国并没有真正的约束力。相比之下,区域性货币合作进程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欧元于1999年成功面世,欧元区内部也已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银行和货币政策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欧元的诞生产生了明显的示范效应。最近几年来,在拉美、中东欧等地区,一些国家开始采用美元化和货币局制度,或者在区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尽管两年前的金融危机迫使阿根廷放弃了货币局制度,但似乎并没有改变这一趋势。 第六,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基本依旧,但正在面临挑战。自人类进入信用货币本位时代以来,一直没有诞生独立的世界货币,因此,国际经济交易始终依赖少数几个主权国家的货币来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资产。美元正是这些货币中最主要的一种。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起,借助美国强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美元便建立了全球性金融霸权地位。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美元在国际支付和储备资产体系中的份额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高达60%左右。依靠这种地位,美国获得了大量的“铸币税”收入,可以通过输出美元不断占有别国的实际经济资源。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学术界对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改革建议和方案。其中比较有影响的建议包括:增强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金融合作,建立汇率目标区,以减少大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是对投机性资本流动的限制(如实行“托宾税”,即各国对外汇交易征税);改革和重塑IMF,增强其资金实力,提高贷款决策的透明度,增加发展中国家在该组织的表决权;加强区域性货币金融一体化等等。此外,也有一些比较激进的建议,如回归金本位体系、恢复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成立世界中央银行。 历史不会进行简单回归,重新回到金本位或布雷顿森林时代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近几年的发展显示,其他改革建议也大多没有得到有效实施。一个根本原因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金融动荡没有切肤之痛,加上改革有可能损害其既得利益,因而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在总体上并不积极,对于限制国际资本流动、改革和重构IMF等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的改革建议,则更是反应冷淡甚至持反对态度。另外,相互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也使发达国家很难在所有的改革问题上完全保持一致。比如,美国一直反对日本在亚洲推动货币金融合作,特别是反对其倡导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 展望未来,可以认为,近期内国际金融体系的现状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不过,从中长期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和深化,预计会有更多的国家积极致力于构建一个稳定和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意味着上述改革建议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逐步得以实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政府已经并且仍将利用各种国际场合积极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事实上,自1999年以来,中国在推动亚洲货币金融合作方面已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23-08-17 23:59:211

流通性和流动性有什么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9:284

重典的重典治国

(一)重典论之源流概要 翻阅中国历史,即可发现“重典治国”理论拥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上古伊始,发端于礼、刑之中国法,在刑始于兵,刑、法并无二致的年代,实则反映着一部古人类社会群落逐步发展壮大的演化史。国家产生后,统治者为建立统治,维持秩序,启用所谓“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钺,中刑用刀锯”之道:邢之目的即为树立权威,使“民不敢犯”[2],“禁奸止过”以确保有条不紊。从人类演进学的角度审视法源于刑之事实,也能窥见人类发展史乃至法律制度发展史的诸多共性。 但中国法之流变有其自身的轨迹。重刑亦非万能,当鉴于史上因滥施刑罚适得其反,遭至民众反抗而湮灭统治权的事例,统治者蹒跚般学会,应在可控的范围内掌握权力行使的适当性,提出了以轻刑、仁政为表征的“以德配天”、“德主刑辅”、“一准乎礼”“礼法合一”的施政方针,缓和了阶级矛盾,为国家政治较为安定、经济得以渐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创造了有利的成长期,达到盛世。但是“约法省刑”之国策并非彻底游离于重典论设置的框架之外独立生存。于此相反,由于中央国家的形成从始便依靠着集权化的政府万能主义,决定了盛世亦当在此框架项下适度发挥而变形、衍化——其始终不能也不愿摆脱“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的行为范式,遵守“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5]之法则。看似重典论在法则中位居下位,然而其在较短时期内针对特定对象或为实现特定目标,从重从快,善于高速营建起“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的初始局面,在稳定秩序方面,拥有毋庸置疑的高效性和合目的性,以至于可作为实施其他后续统治行为的有力保障……这些均是轻、中二典在“运行——收益”坐标系中考察时间占用、整体行为效率上无法比拟的。是故,重典治世绝非单纯仅在“乱国”发生,而有着更广大的作用空间和运行范畴。(二)传统社会重典治国理论之解构 在对重典治国理论进行实践考察,剥除历代对重典不一的执行理念或表达方式,寻找其中共性时,实则在明确两个概念: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和“重典”概念本身。 其一,重典面向的对象群体。学者指出,古中国所谓法,“一方面就是刑法,另一方面即官僚统治机构的组织法”,简言之,系由公权力国家行政执法规则和相应治理罚则构成的制度体系。其始终难以超脱“法自君出”、“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模式,生长出如同西方那样弱化集权条件下独立完备的私法系统。造成此种局面,原因应当是多方面的,也自然非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但必定成为考察重典治世效用时不可或缺的历史土壤和理论基石。 中国法制结构决定了法制之锋芒为“士制百姓于刑中”:通过对统治者治下的社会下层进行公法为主要形式的法律约束达到治世的目的。但这并不是说,国人不曾受到统治者施加的私法色彩法律准则的控制。自古便存在的“家族法”、民事习惯,为控制国家经济命脉而推行的官办、督办经济法律制度,经济发达时期培育的民事法律大量出现,在推翻有学者认为中国“无私法”论断的同时,确也说明这些法律措施相较刑事公法而言,不太能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中国法的特点。 故而,“夫法,所以兴功惧暴也”[9]的“典民”结论即定,统治者所关注的刑控社会下层对象,自然为广大的底层人民,以及为其所用的庞大行政官员机构、被皇权所弃不予保护的贵族群体等(在本文考察中可视为微量化特殊对象),而对最为底部百姓的操控,很多时候是在对官员的选拔和任用过程中完成的。易言之,高位统治集团以法治官,打造较为高效的官僚结构便能实现统治目的。若假设统治者单纯要求重典在适用于底部群体时达到“禁暴止奸”之效果,而由于官僚实质上也应归属于统治集团,便在适用法律时会产生与适于民众有别的效果,则对重刑结果的追求也会不再纯粹。 其二,重典之界定。 传统社会末期,统治者对封建法度的意义作有如下总结:“国家刑罚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而其中“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可达到“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 之功效。似乎重典所传达出的意味仅停留于严刑峻法、用刑苛重,能够从刑种的严酷和刑度的不着边际来体会。实际上,要准确给“重典”下一个定义,应当首先建构于整个法律体系层面,顾及其应当具备的下列特征: 1) 其体系严密,适用领域深广,并经过历代不断修正而得到完善发展。以刑事法为例,不论上古,且从先秦战国时代之始奴隶制五刑以降,经历后世各代“轻刑”之改革而达成封建制五刑的确立,再到封建社会中后期部分苛刑的复兴及至滥用、重新入律,形成了体制严谨、“疏而不漏”的宏观体系,甚至甚多行政、民事法律责任都会被施以刑罚制裁,如唐律中有“凡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的规文。后世欲了解各代法律制度及政治经济环境,大致也可从所立刑罚和具体规文中窥视一二。 2) 其成文法范式呈现严苛性,同时存在大量特别“法”细胞,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弹性。奴隶制五刑之严苛被逐步改良而更新为封建制五刑,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许多人类蛮荒时代具有的同态复仇、肉刑充斥的现象,代之以较为文明的刑罚,无疑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其中依旧保留了“罪人以族”、充军、刺字、枷号等罪,明清时代更以凌迟入律,彰显了传统重典的严酷性特征。同时,肉刑残余在一定时期以镇压、整肃、争权为目的被滥用而肆虐兴盛,但往往不存在成文的法律依据,被归为法外酷刑。但因注意到法自君出,大体也可将其视作某种意味上的特别“法”,只是缺失了常规法律制度所应具备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被赋以较大的伸缩性和随意性补充了重典实施的威力。其弹性还表现为,存在大量同罪异罚的情形构成重典体系中较为重要而特殊化的组成环节:按受罚主体待遇的迥异程度可将此环节作一二分:一方面被免除部分乃至全部的法律义务,诸如赎刑之适用;另一方面则可能承担重于律文规定的刑罚,抑或被施以特别“法”所定的极端刑罚。 3) 其类型繁复,具有强烈的合君权目的性,决定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具不同的内涵,并伴有些许理想主义色彩。依据制定和运行重典的统治需要不同,区别出即如学者归纳的几种模式:极端重典主义、重重轻轻主义、相对弱化重典主义及其他特殊化重典主义[12]。极端重典主义以秦朝刑法为典型,以繁于秋荼而著名于史。重重轻轻主义以北宋中期颁行重法地法和 “盗贼重法”、明代相较汉唐法制的“重其重法、轻其轻法”的刑法特点为代表。相对弱化主义则以主张“约法省刑”为代表,刑罚中正,多出现于国家初创或社会经济遭受重大破坏,需要长久时期休养生息之时。至于特殊化的重典推行,不宜归纳为上述任何一列,多是统治者为达到某种目的、由个人好恶及注意力之转移而发生,诸如明太祖时期颁行《大诰》、重典治吏,便具有强烈的政治整肃目的。同时,统治者通过施用重典欲达到社会秩序长治久安,万世为君的目的在史上不乏个别,惩治奸党、屠戮权臣,往往渗透了许多道德衍生的理想主义情调,而大多却事与愿违,此留待后文详述。 故而,由上可以简单描绘出有关传统社会重典的轮廓:即一种为实现统治目的服务,依据具体的政治经济环境和理想化设置而架构的,以统治权治下所有社会群体、机构建筑为施用对象,运用刑事法律为主体并结合特殊化制度工具所形成的全社会严密、灵活而具备相当弹性的法律制度体系。 (一)重典论之效用考察 本文给出的重典论之意义界定系以整个传统社会法制结构的发展承继为背景,就某个历史时代为考量目标,由于统治者对重典的理解正如上文中学者给出的诸多分类方式那般所异,其欲施用达成的目的也有不同,从而在后世对重典论的绩效考察过程中,需要略作抽样区别。 从较为狭隘的范畴入手,中国传统社会传承的人治氛围里,历来将开明专制主义奉为经典兴国政策,重典适用也自是以较为低级化的工具姿态非独立性存在于此制度土壤之中。故而,欲对重典制度的绩效得出相较合理与理性的结论,必须首先区分出较为适合开明专制统治生长的政治经济条件。作为既成事实,今日对重典的分类方式便在社会形态的选取中比作相应参照系。亦由此,上述分类中较为明显的,如同有秦一代等典型的极端重刑主义在考量该理论效用时,予以参照似属不妥。 其次,相对弱化重典主义以使国家休养生息为立足点,多为修复脆弱的自然经济而设立。统治者总结历史,普遍考虑到暴刑荼重致使民众反抗、社会动荡,给统治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后适度反省,能够识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此环境中,重典用为上层建筑,由其本身性质与较为脆弱的社会资源条件相左,决定了其不宜作为长久制度存在。于是乎当约法恤刑,弱化对广大民众适用的重典因素。此种政策多发于封建国家权力初创但保有较强的统治力,抑或公权力所能调配的社会资源数量尚处于上升趋势中的时期,经济政治制度本身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通过法制变革易于释放被前不合理桎梏所封闭的发展动力。此种重典制度的推行,一方面使得民生得以稳定,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易导致在重典治理对象中,可能对官僚群体的监控力度松散不足而日益滋生并加速此群体的溃烂。在此也应说明的是,在传统社会中盛行的诸如“八议”、官当、请、减、赎、免等制度,并非统归于相对弱化主义,正如上文所提及,是重典制中较特殊的同罪异罚环节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对重典制度的较强“离心力”,但囿于皇权权威的维护始终未能游离,但确对重典所达之效用有抵销之反作用。 这样一来,衡量重典治世绩效较为上佳的样本,即剩下区分对象的重重轻轻主义和特殊化重典主义。 重重轻轻主义重典模式有着纵横二向有别的不同意域:从纵向而言,以规范性法律文件传承的角度,指出后世重典较前期规文在适用对象和程度上的区别,这是历史差异的显示,如有明一代较唐律所作出的改进;从横向而言,是对当期使用法制时对象和程度的差别性规定。易言之,即同罪异罚环节中扩大受动主体承担义务的可能性部分,即如宋代“盗贼重法”“重法地法”之推行。 传统社会笃信“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北宋时期,由于立国未经过大规模的土地兼并改革、外患深重、加强中央集权而形成的冗官弊政等因素,客观上塑造了一个阶级对立相对严重的时代,以至于统治中期便较早的开始显现危机,盗贼之患即是表征之一。对此,由北宋仁宗嘉佑6年始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代以恶治恶、加重打击贼盗力度而扩大施用的重法地法、盗贼重法等,依据今日传世的大料史料,似乎其从未能有效发挥统治者预期的治理效果。不但如此,还引发了更为严重的社会混乱。如熙宁十年(1077年)二月,“京东、河北盗贼不禁,至白昼杀人于市,攻略镇邑,执缚官吏”;元丰年间(1078-1085年),李常知齐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在其治下,“盗贼遂清”。而到哲宗末年(1086-1100年),齐地“群盗昼掠涂巷”……即便在京都附近,“盗贼充斥,劫掠公行”,作为执法主体的军队、官员多是“势力怯弱,与贼不敌”,“纵能告捕入官,其余徒党辄行仇报,极肆惨毒,不可胜言”。 特殊化重典模式之特异,在于其非但不能彰显统治者所谓“审慎刑罚”,也不是出于如同北宋王朝那样严酷的统治环境,导致统治集团“被迫”推行严酷的法度,整肃社会秩序——决策者在主客观方面都未遭遇“窘境”。客观上,其时常处于较为安定的统治时期,甚至万象更新、盛世之状初见端倪;主观上,决策的制定并非外部因素推动的应激反应,而很大程度上是己身深思熟虑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依照自己的人格信仰和对自己利益的检讨。此种模式时常被筛选出的例子,即明太祖重典制贪之几十年风云历程。 亲历社会底层疾苦的明太祖,对元末官员贪渎、政治腐败而遭灭亡感触颇深,故严厉法度,重典治贪,对封建官吏的严罚可称空前绝后。最为重要的是,其空前的完成了将久已存在的、体现各代统治者严苛色彩的法外酷刑即特别“法”因素转换为真正意义的制定法模式,使传统社会的重典体制更加完备化,尽管这些成文法实际发生效力的时间极为短暂。但应看到,终洪武之世,其也未能助太祖达成事先所勾勒的清明政治的目标。凡举一例即可:洪武十八年,吏部考核全国布政司及府、州、县来京朝谒官员几千,其中所谓称职者仅435人。对此太祖晚年也认识道:“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至成祖永乐初年废建文仁政而沿用《大诰》收效不佳后束之高阁,《大诰》之刑渐渐弃用后数载,贪官污吏已遍布内外,显示了挣脱重典之束缚后强劲的反弹力。(二)适用重典之合理性分析 由上,传统社会无论何种重典治世模式,收效均属了了,呈现整体低效甚至无正效用但却有长久活力的奇怪姿态。对此进行合理性解释的角度可有多个,但欲以单向的、法律制度模型的路径为切入点,应把握法文化、制度建构与发展史及其客观运行评价作为突破关键。 首先,重典发挥的阶段性正效益对维护统治具有强吸引力,统治者可将其作为改变行使统治权不利局面,寻求优化时的博弈行为。中国古来之重典是成系统的,规范严密,且表现为某种封闭性的独立发展结构,立法和策略之行具有强烈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中国自古而来较西方强烈甚多的集权型治理模式,也能将资源集中到足以确保由上而下执行某种制度初始阶段所要求的严格性,甚至严苛、残暴性。故而,重典推行在短期时间确实可如史料所描述的那样“彰善瘅恶,激浊扬清”。虽然只是违法者受到重惩造成社会相关主体感到自危后,所受规制的社会反常暂时停滞甚至隐蔽的反应。然重典的最初作用力越强,其受用波及越广,影响便越深,停滞症状维持时间便较长久,虽然不乏孕育着更剧烈反弹的可能。但这不能不给统治者以想象的空间,继续预期所深恶痛绝的受动主体自觉进行良性转变,以至设想能秉承重法之效,最终消弭不安定因素,“以刑去刑”,长治久安。而在传统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和统治者所欲维护的简单生产基础下社会治理手段产生冲突,更凸现了无法与时俱进的一般法典修正补充技术的落后地位。为摆脱此种不利局面,采用有别于一般法制制约力的重典,不能不说体现了封建社会后期统治者被迫放手一搏的无奈。 其次,适用重典是统治者认可的,永葆国家机器运转动力所必需赋加的“托宾税”。在传统社会这架巨型机器运转二千余年的过程中,官吏始终作为统治者实现统治效能,控制普通民众不可缺失的组成利器。官吏集团与最高统治者之间本质上存在的是一种特殊雇佣关系:因为高度集权社会中权力之行使,实际亦是建立在地方权力为中央权力直接控制,却也过分集中的情况下。故各级官僚机构在中央之下扮演的角色,即为雇员也为在局部受制的大领主,系一种具有人格化的工具。故“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是古人对官之于国重要性的认识,于是坚守不放“治国莫大于惩贪”、“治天下首在惩贪治吏”之圭臬。时时用重法剔除国家机器中不合理因素,整肃行政纪律,即如在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学家所言为齿轮良好运转而不时放入细沙般效果的课税雷同,治理官员腐败懈怠而致阶级矛盾过分扩大化,促进行政效能的提升、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生产的发展。 再次,适用重典反映了传统社会“礼法合一”条件下泛道德化的“和谐”行为预期。两汉以降,法律道德化色彩逐步加强,隆礼重法成为中华法系一大特色。引礼入法,一方面为统治者鼓吹“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宣扬仁政和统治地位合法性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善用礼中丰富的道德规范培育发达的家法族规,使社会形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金字塔状结构,也有利于减轻维护统治所需耗费的成本,“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惟“以德化天下”,“明刑制以齐之”,国家可长久矣。应该说,决策者乃至国民均在一定程度上采纳并预设了人性向善的儒学基点,努力以道德化行为范式来改造既定的不合理因子,其中一方通过隆礼以导民向善,减少不必要的统治开支;另一方则企盼上为政以德、匡扶正义——权力义务极不对称两方群体在社会构建中共享着基于不同认识形成的“和谐”雏形表征之向往。但由于传统社会局限性,社会矛盾无法消解,人们注定长久面对大同理想和严酷现实之冲突。于是乎统治者每每“痛下决心”,对人性论稍作一修正,试图以灭除恶之人性的刚猛之法以恶治恶,树立权威,瓦解法制运行不畅的阻碍;国民也时常希冀青天在世,向给自己带来深重苦难的官僚腐败集团表达失望和愤慨情绪之时,事实上也早已偏离了人性善之预期,复燃原始复仇主义之观念,同时却也清楚意识到民众分散力量之孤立弱小,被迫对善治之论尚存遐想,有通过接受由上至下的重典洗礼来达到社会革新,重建“和谐”的心理准备和要求。 作为传统社会法文化的标志之一,尚不能忽略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事实。重典之存,如果排除社会性因素而单独从研究决策者入手,时常可以发现重典适用的轨迹与君主自身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及心理状态的描绘极其相符。正是统治者“口含天宪”,不受权力约束,决策之合法性历来没有适格的评价标准,而合理性则可在决策定立时由下而上反馈得以损益,但依旧无法摆脱深烙有统治者自身对历史、社会现状、皇族利益思考和抉择之泥淖,甚至表达了其对以往自身经历“辛酸”面的反思或抵触、逆反情绪,重典的抛出也不外如是。
2023-08-17 23:59:421

流通性和流动性有什么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7 23:59:551

流动性和流通性的区别

流通性和流动性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流动性指资产变现能力,流动性愈大愈容易变现,股票的流动性就大于房地产。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流通性指在市场上快速买卖一项物品,而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的能力。通常简称流通性。2、强调的内容不同流通性强调资产的可交易性,而流动性则在可交易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资产的交易价格与交易速度。流通性表明可以发生交易的可能性,而流动性则反映交易发生的难易程度,流通性好不等同于流动性好,完全流通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流动性。简单地说: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否迅速转化为现金;流通性是指该资产能否转让给第三者,即资产能否买卖,如活期储蓄的流动性好,但流通性不好,房子的流通性好,流动性不好。3、表现形式不同流通性表现为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股票在不同投资者之间的可交易性,流通性通常以可流通的股票数量,股票成交量以及股价对交易量的敏感程度来衡量。可流通股数越多,成交量越大,价格对成交量越不敏感(价格不会随着成交量一同变化),股票的流通性就越好,反之就越差。股票的流通,使投资者可以在市场上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取得现金。扩展资料:流动性的特点:一个流动市场的特点是市场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买家和卖家。另一个流动性的定义是,下一次贸易的价格与上一次贸易的价格相等的可能性。假如一个市场上有许多买家和卖家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的流动性就非常高。这样的市场被称为深市场。在这样的市场中订货对货物价格的影响不大。一个货物的买卖次数可以看作是该货物的流动性。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 > 活期存款 > 短期国债 > 蓝筹股 > 一般股票 >长期债券 >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 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中央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流动性
2023-08-18 00:00:082

【五华区注册公司】24小时财税新闻盘点

黄奇帆:建议加快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此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建议,加快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增加企业供给,激发市场活力。黄奇帆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就是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简政放权能增加企业活力,减税降费可提升企业动能。两者都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当前财政、税务部门可当机立断解决税费问题,增加企业供给,从而盘活经济。他提出4点建议。一是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促进外贸出口。二是有针对性降低进口关税,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三是对“渝新欧”等中欧班列扣除关税基数中的国内运输成本。四是住房按揭贷款月供或房租按一定比例抵扣个人所得税。消息称央行将起草托宾税规则3月15日有消息称,央行已经起草外汇交易托宾税相关规则,以限制人民币外汇投机性交易。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央行推出托宾税的初始税率可能暂定为零,意在先建立相关制度,而非立即开征。上述人士指出,托宾税的相关规则尚未最终确定,需要最高当局批准,最终公布时间尚不清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在1970年代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征收金融交易税,亦称"托宾税".央行副行长易纲去年曾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中国应该采取托宾税等措施,以打压货币投机客。昨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早盘下跌逾百点,紧跟中间价波动;因隔夜国际美元反弹,中间价跌166点,创两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深圳市国税局“互联网+有奖发票”日发奖量超过1万次深圳市国税局2016年1月份开通“互联网+有奖发票”项目以来,经过两个月的平稳运行,日发奖量已经超过1万次,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实惠。通过深圳市国税局近两个月的持续宣传,深圳市民索取发票、参与兑奖的热情不断提升,每日发票查询量超过7万次,“微信红包”发放量超过1万次,发奖金额从100元到10元、2元、1元不等。工作时间平均每分钟查询量接近100次,“微信红包”发放量接近15次。“互联网+有奖发票”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公众索取发票、查验真伪的良好习惯。深圳市民只要通过“微信扫一扫”或登录深圳国税微信公众号,扫描发票上的二维码,就可即时查询发票真伪,并获取有奖发票中奖信息。如果中奖,立即能够收到深圳国税公众号推送的“微信红包”。深圳市民张先生对深圳国税推出的“互联网+有奖发票”赞不绝口。他兴奋地说:“深圳国税推出的有奖发票相当惠民,必须点赞啊!我只要花1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查验到发票的真伪,而且还有机会领取‘微信红包"哦。”已享“跨区首套”契税优惠者须补缴税款记者从广州市地税局获悉,该局发布《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优惠政策有关操作指引》明确,即日起,符合契税优惠政策规定条件需要退税的纳税人,应按规定提交购房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应有出具方盖章才有效)及有关资料,申请办理退税手续;而对2月22日至2月24日多缴或少缴契税的纳税人,从即日起,按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税、补税手续。与此同时,记者今天采访各方中介人士了解到,此前通过中介成交的二手房交易已享“跨区首套”契税优惠的,需补缴契税款,具体补缴情况还在跟进落实中。俄罗斯大幅上调石油出口税俄罗斯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税将从目前的每吨39.5美元上调至每吨54.9美元,上调幅度达39%。这是俄罗斯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上调石油出口税。自2015年12月1日起,石油出口税每月都在调降,旨在提升石油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俄罗斯出口的石油价格以乌拉尔牌石油价格为基础。近一个月,乌拉尔牌石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3.39美元。此外,俄液化天然气出口税仍保持为零,焦炭出口税将从每吨2.5美元提高到3.5美元。俄罗斯政府每月根据国际市场行情调整一次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税征收标准。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俄罗斯油气收入随之大幅减少,俄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扫下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曼德企服
2023-08-18 00:00:331

托宾q需要下什么数据

:托宾Q理论的意义托宾q是指资本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这一比例兼有理论性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沟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在货币政策、企业价值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货币政策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将资本市场与实业经济联系起来,揭示了货币经由资本市场而作用于投资的一种可能。在未来,我国货币政策如果开始考虑股票市场的因素,则托宾q将会成为政策研究与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托宾q值常常被用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表现或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尽管由于资本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托宾q理论在我国的应用还很有局限性,但它依然给我们提供了分析问题的一种思路。 托宾的Q比率是公司市场价值对其资产重置成本的比率。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两种不同价值估计的比值。分子上的价值是金融市场上所说的公司值多少钱,分母中的价值是企业的“基本价值”—重置成本。公司的金融市场价值包括公司股票的市值和债务资本的市场价值。重置成本是指今天要用多少钱才能买下所有上市公司的资产,也就是指如果我们不得不从零开始再来一遍,创建该公司需要花费多少钱。其计算公式为:Q比率=公司的市场价值/资产重置成本当Q>1时,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当Q<1时,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所以,只要企业的资产负债的市场价值相对于其重置成本来说有所提高,那么,已计划资本的形成就会有所增加。 托宾的Q理论提供了一种有关股票价格和投资支出相互关联的理论。如果Q高,那么企业的市场价值要高于资本的重置成本,新厂房设备的资本要低于企业的市场价值。这种情况下,公司可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如果Q低,即公司市场价值低于资本的重置成本,厂商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如果公司想获得资本,它将购买其他较便宜的企业而获得旧的资本品,这样投资支出将会降低。反映在货币政策上的影响就是:当货币供应量上升,股票价格上升,托宾的Q上升,企业投资扩张,从而国民收入也扩张。根据托宾Q理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货币供应↑ → 股票价格↑ → Q↑ → 投资支出↑ →总产出↑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原因之一,被定义为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价值之比。它也可以用来衡量一项资产的市场价值是否被高估或低估。托宾q值是使托宾(詹姆斯·托宾,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出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现在的耶鲁大学里仍有托宾的崇拜者穿有印有字母“q”的文化衫。此外,以其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名词还有“托宾税”、“蒙代尔-托宾效应”、“托宾分析”等。托宾的Q: 企业市价(股价)/企业的重置成本1.当Q<1时,即企业市价小于企业重置成本,经营者将倾向也通过收购来建立企业实现企业扩张.厂商不会购买新的投资品,因此投资支出便降低.2.当Q>1时,弃旧置新.企业市价高于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发行较少的股票而买到较多的投资品,投资支出便会增加.3.当Q=1时,企业投资和资本成本达到动态(边际)均衡.
2023-08-18 00:00:401

网上公司注册:24小时财税新闻盘点

黄奇帆:建议加快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长黄奇帆此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小组会议上建议,加快出台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增加企业供给,激发市场活力。黄奇帆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就是简政放权和减税降费。简政放权能增加企业活力,减税降费可提升企业动能。两者都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当前财政、税务部门可当机立断解决税费问题,增加企业供给,从而盘活经济。他提出4点建议。一是加大出口退税力度,促进外贸出口。二是有针对性降低进口关税,引导海外消费回流。三是对“渝新欧”等中欧班列扣除关税基数中的国内运输成本。四是住房按揭贷款月供或房租按一定比例抵扣个人所得税。消息称央行将起草托宾税规则3月15日有消息称,央行已经起草外汇交易托宾税相关规则,以限制人民币外汇投机性交易。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称,央行推出托宾税的初始税率可能暂定为零,意在先建立相关制度,而非立即开征。上述人士指出,托宾税的相关规则尚未最终确定,需要最高当局批准,最终公布时间尚不清楚。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在1970年代首次提出对现货外汇交易征收金融交易税,亦称"托宾税".央行副行长易纲去年曾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称,中国应该采取托宾税等措施,以打压货币投机客。昨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早盘下跌逾百点,紧跟中间价波动;因隔夜国际美元反弹,中间价跌166点,创两个月来最大单日跌幅。深圳市国税局“互联网+有奖发票”日发奖量超过1万次深圳市国税局2016年1月份开通“互联网+有奖发票”项目以来,经过两个月的平稳运行,日发奖量已经超过1万次,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实惠。通过深圳市国税局近两个月的持续宣传,深圳市民索取发票、参与兑奖的热情不断提升,每日发票查询量超过7万次,“微信红包”发放量超过1万次,发奖金额从100元到10元、2元、1元不等。工作时间平均每分钟查询量接近100次,“微信红包”发放量接近15次。“互联网+有奖发票”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公众索取发票、查验真伪的良好习惯。深圳市民只要通过“微信扫一扫”或登录深圳国税微信公众号,扫描发票上的二维码,就可即时查询发票真伪,并获取有奖发票中奖信息。如果中奖,立即能够收到深圳国税公众号推送的“微信红包”。深圳市民张先生对深圳国税推出的“互联网+有奖发票”赞不绝口。他兴奋地说:“深圳国税推出的有奖发票相当惠民,必须点赞啊!我只要花10秒钟的时间,就可以查验到发票的真伪,而且还有机会领取‘微信红包"哦。”已享“跨区首套”契税优惠者须补缴税款记者从广州市地税局获悉,该局发布《广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贯彻落实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优惠政策有关操作指引》明确,即日起,符合契税优惠政策规定条件需要退税的纳税人,应按规定提交购房所在地的房地产主管部门出具的《个人名下房地产登记情况查询证明》(应有出具方盖章才有效)及有关资料,申请办理退税手续;而对2月22日至2月24日多缴或少缴契税的纳税人,从即日起,按有关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办理退税、补税手续。与此同时,记者今天采访各方中介人士了解到,此前通过中介成交的二手房交易已享“跨区首套”契税优惠的,需补缴契税款,具体补缴情况还在跟进落实中。俄罗斯大幅上调石油出口税俄罗斯财政部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今年4月1日起,俄罗斯石油出口税将从目前的每吨39.5美元上调至每吨54.9美元,上调幅度达39%。这是俄罗斯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上调石油出口税。自2015年12月1日起,石油出口税每月都在调降,旨在提升石油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俄罗斯出口的石油价格以乌拉尔牌石油价格为基础。近一个月,乌拉尔牌石油平均价格为每桶33.39美元。此外,俄液化天然气出口税仍保持为零,焦炭出口税将从每吨2.5美元提高到3.5美元。俄罗斯政府每月根据国际市场行情调整一次石油和石油产品出口税征收标准。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俄罗斯油气收入随之大幅减少,俄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扫下方二维码,轻松关注曼德企服
2023-08-18 00:00:471